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加和二胎政策的实行,人民生育需求显著上升,经调查,我国目前约有4000多万不孕不育症患者,并且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次增加。 其中,不育症是已经成为影响男女双方和家庭幸福的全球性问题。在育龄夫妇中的发病率约为15%。一般认为在男女双方均未避孕的情况下,有80%的妇女在婚后同房12个月内应该妊娠,如果婚后女方一年未孕就考虑不育症的可能。20%的不育症患者则是由于男子的原因,其中肾阳虚不育者占绝大多数;30%则与夫妻双方均有关系,故我们认为50%的不育因素与男子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男性不育的病因亦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睾丸前性病因、睾丸性病因、睾丸后病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根据病因的不同而对男性不育症的治疗也不同。 中医则认为先天肾阳不足是男性不育症发病的总体病机所在,而临床多用补肾温阳的药物来治疗这类不育症,并且效果可观。临床研究表明,补肾温阳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治疗肾阳虚引起的男性不育。这些药物具有抗氧化、抗凋亡,同时也具有双向调节激素水平及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精液质量。武昌学教授在临床中也发现男性不育患者以先天肾阳亏虚证这类证型为主。武老师经多年研究及临床验证创立了“生精方”,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先天肾阳不足的男性不育患者,疗效确切。故希望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可以对使用“生精方”治疗肾阳虚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评价“生精方”治疗肾阳虚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其对印记基因H19丢失的影响,探讨“生精方”改善肾阳虚男性不育患者精子质量的作用机制。 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6年3月一2018年3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男科门诊病人。共37例。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29.5岁。入院前病史1-7年。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患者30例,将纳入的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中药生精方组(治疗组)15例,五子衍宗丸方组(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经多样本F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用“生精方”和五子衍宗丸方共治疗12周,疗程结束,检测两组患者肾阳虚证候评分变化、治疗前后精液常规检查的变化,包括精子数量、活力、精子畸形率等,结合临床妊娠率进行评定,检测印记基因H19的印记状态。 结果:(1)两组患者肾阳虚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前后证候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精子质量、活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正常形态率的改变前后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印记基因H19的丢失率有改善的趋势,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生精方”通过改善肾阳虚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进而提高患者配偶的临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精子DNA印记基因H19的丢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