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OCT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与AD患者认知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临床检查诊断的早期轻度AD患者16例32只眼(AD)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18眼,女性7例14眼。正常对照组选取性别、年龄均匹配16例32只眼。其中,男性8例16眼,女性8例16眼。AD组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DSM IV)中“很可能AD”诊断标准。选入AD患者均为首诊或新近诊断且未接受过相关治疗的患者,为避免药物对研究带来的影响。AD组及正常对照组均经过神经内科、相关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及精神心理检查及眼科检查。AD组及对照组成员年龄>60岁;并符合入排标准。A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受检眼均行高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黄斑中心为圆心,直径为3.0mm的快速扫描,获取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区平均厚度、黄斑区血管密度。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黄斑区视网膜上方、下方、颞侧、鼻侧4个象限血管密度及其厚度。测量3次,取平均值。比较两组受检眼之间不同眼别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年龄、眼压、黄斑中心厚度、黄斑平均厚度、黄斑区血管密度、MMSE评分)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记录标准为均值±标准差(x±S),以P<0.05作为显著性,MMSE评分与黄斑区中心厚度、黄斑平均厚度、黄斑区血管密度之间采取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双眼黄斑区平均厚度、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斑区整体、中心凹、上方、颞侧视网膜血管密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斑区鼻侧、下方视网膜血管密度降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D组MMSE评分与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平均厚度、整体血管密度具有正相关性(P<0.05),而与中心凹血管密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早期AD患者可发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黄斑区血管密度降低的退行性视网膜病变;2.早期AD认知程度越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越薄,整体血管密度越低;3.OCTA技术可为AD早期诊断、随访、评估疗效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