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关于集体声誉的文献通常从重复博弈角度来分析组织成员维护集体声誉的激励,成员致力于声誉投资以建立长期博弈关系;同时,也有一些文献从社会压力和同伴效应角度来解释组织成员的合作激励。这些文献都强调基于外在激励的集体声誉维持机制,本文则引入了身份认同机制这种不倚赖于外部信息的内在合作动机。
本文在Tirole(1996)声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将身份认同引入代理人(组织成员)的期望效用函数,通过分析代理人的行为选择来考察身份认同在集体声誉动态中的作用,尤其是,身份认同机制对集体声誉稳态的存在条件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在高声誉稳态受到负面冲击后,身份认同机制对集体声誉的演进路径有怎样的影响?分析表明,身份认同的引入放松了高声誉(即成员选择诚信、合作或高努力水平)稳态的存在条件,收紧了低声誉稳态的存在条件,即,由于行为偏离身份认同所设定的规范而带来的心理成本能够使代理人在更宽松的环境中维持内在的合作动机;在高声誉稳态受到负面冲击集体声誉降到较低水平时,可以通过对成员的身份认同进行投资或提高组织的社会规范所对应的努力水平来增加成员的内在激励,使集体声誉恢复到原来的高水平。但是,如果代理人预期由于外部环境等原因不得不长期选择偏离规范的行为,那么,代理人将会选择调整自己的身份认同以适应其行为。一旦代理人认同于腐败等导致低声誉的行为规范,集体声誉就很难再恢复到高水平稳态。此时,身份认同机制反而强化了不合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