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典故文化异彩纷呈,在典故传承基础上形成的典故词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内蕴深厚,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不管是从传统的以典故为修辞手法的研究,还是到20世纪後从汉语词汇的角度对典故的研究都从未中断,对典故词语的性质、形成过程、结构形式、语义特点等也都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但也无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直到今天,学界仍然对典故的性质、分类、结构形式等存在争议。这是因为典故词语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的内部存在不同的“派别”,且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往我们的研究大多集中於典故这个整体,致力於“共同点”的研究,而较少关注到各自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现在对典故的研究应该开始着眼於“小”,细致的研究典故的每一个方面。 同时,从材料上看,研究者多以传世文献为主,墓志材料还没有全面跟进。近年来,学界对墓志典故也逐渐重视起来,从汉魏六朝到隋唐,墓志典故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唐代墓志语料非常丰富,本文拟以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中所收录的唐代墓志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唐代墓志续编》等相关唐代墓志文献,选取典故词语中的名典词语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从典故词语内部的分类特点出发,对典故词语性质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典故、典故词语和名典词语的界定,介绍典故,典故词语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价值,介绍论文的材料来源、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名典故词语的形成过程来展开的,主要分析其词汇化过程、构成方式和表意特点。名典词语由於其自身词性的特殊性,故其在词汇化过程、构成方式等方面与其他类的典故词语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部分主要从名典词语的文化意义方面来展开,典故词语是文化词语中的一类,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者,蕴意深厚。这一章分别从名典词语的文献来源和文化内涵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三个方面着手。“文献来源”一节从传统的经、史、子、集等四个部类出发,分析和归纳其来源特点。“文化内涵”一节则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出发,揭示名典词语与文化的渊源关系。“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一节主要选取人名典作为参考,利用数据统计和“知人论世”相结合的方法,试图从中窥探唐代士人和妇女不同的的精神状态,并以此考察人名典与文化的交融关系。 第四部分主要是研究名典词语的变体形式,并试图从用典形式变体背後的构成方式、形成原因等方面来探究名典词语在用典形式变体方面的特殊之处。 第五部分主要对名典词语的应用,即利用名典词语的特殊性校勘墓志文献,以及唐代墓志典故词语与大型辞书的编撰,具体到本文实则是利用本文搜集到的有价值的、意义有较大变化的名典词语来补充《中国典故大辞典》在义项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