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寂寥——小靳庄诗歌创作现象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nc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依据大量的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和笔者田野调查口述资料,结合文革时期的创作环境,把小靳庄诗歌创作现象还原到历史情景中去,将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有机结合,考察、梳理小靳庄诗歌产生、发展、嬗变及结束的过程;结合文本进一步分析、探讨诗歌的写作内容、创作特点、创作原则和修改情况;探寻、挖掘诗歌创作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力图回到历史,在面对文学史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有效地总结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进而进行一些可能的文化性反思。 小靳庄诗歌最初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于劳动生产过程中,带有自娱自乐性质,是农民自发的创作活动。后来具有配合村里政治思想文化工作的作用,成为党支部用思想政治促进农业生产的一种独特的工作形式。江青定点之后,小靳庄由农业学大寨典型转变为政治典型,诗歌创作发生质变,受到文革权力集团行政干预,诗歌作品得以在报刊上公开集中发表,并正式出版三本诗歌选、一本诗歌评论集。写作内容范围缩小,语言开始模式化和口号化,诗歌作者由单纯的农民身份而参杂了复杂的记者、编辑等身份,并呈愈演愈烈趋势。最终,随江青等四人隔离审查这一政治事件的出现而戛然而止。由一种农民自发创作出反映自己感情和生活诗歌的文学创作活动,转变成为政治活动的附庸,诗歌活动本身变成政治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小靳庄诗歌作者大都是工农兵群众,既要劳动又要创作。诗歌大多产生在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里,不仅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大量公开发表、结集出版,也在各级赛诗会上朗读、传播。在文革时期新诗创作理论指导下,在文革权力集团的干预下,小靳庄诗歌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运用“两结合”创作手法,遵循“三突出”创作原则,采用“三结合”的创作模式,塑造出大量完美、千篇一律的“高、大、全”式英雄人物形象,失去了个性和生活的真实性,诗歌创作时刻与政治形势紧密结合,同时具有了被操纵和利用的可能性命运。三十年代以来,以农民为创作主体的群众文艺创作实践,尤其是1958年大跃进民歌运动,对小靳庄诗歌创作现象的出现起到了直接影响;以农民(工农兵)的审美趣味为旨归、具有民间形式特点的诗歌为“正宗”的文革诗学体系的确立及文革中、后期相对宽松的创作氛围为诗歌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条件。 小靳庄诗歌创作处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利用之下,后期逐步发展为一场“人为的诗歌运动”,表面上是对农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实质上是对其逐渐压制和剥夺的过程。我们在不回避并认真总结历史沉痛教训的同时,应该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更客观、更全面、更公允地去评价它,注意到其中某些合理因素。毕竟它记录了文革时代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社会生活,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心态、趣味。群众性的诗歌活动是特殊的社会时代所特有的产物。
其他文献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搞营养的专家,他说大枣不能防治缺铁性贫血,吃干大枣对纠正或预防缺铁性贫血并无作用。他还认为,“长在人身上的病,不会因为看中医和看西医而有所不同。病是一样的病,中医西医看法不同,治法不同,这个好理解。但我要说,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不管你怎么辨证,大枣无效。”  那么,大枣到底能不能防治缺铁性贫血?  中西医术语别混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临床上极
迄今为止,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国外,对伪满洲国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这些研究分别从战争、军事、伪满洲铁道等一个个单独角度来研究,这些论述角度比较单一,而且缺乏把日
【本刊记者】 何教授您好,上一期我们做的关于“性格可能让你生癌”的话题在读者中得到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特别是很多癌症患者,他们在找到自己生病的“性格源头”时也表示,患上癌症后情绪一直调整不好,那这种心理变化是否会对疾病产生影响呢?  【何教授】 当然,心理因素可决定癌症的发展情况。目前一致的认识是恶劣情绪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系统识别、消灭癌细胞的作用;相反,良好的心理情绪,可提高和平衡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在有限的文本空间内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鲁迅异常温情的笔触、既神秘而又充满趣味的越地风俗和过去与现实两种叙述视角等都让读者和研究者喜爱不已。
在大家眼中,陈女士是个懒人,行动慢慢吞吞,干活一会儿就喊累,经常气喘和头晕眼花。然而,在一次体检中,医生发现她的心跳只有每分钟50多次,属于心动过缓,于是给她安装了一个心脏起搏器。手术后她精神抖擞,完全像变了另一个人。原来,“懒惰”不是个性使然,而是心律失常引起的全身供血不足所致。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同果介绍,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脏病会使心脏向外泵血能力下降,造成大脑和全身供血不
诗歌的嬗变缘于时代的嬗变。由于中国社会传统的文化格局在本世纪发生了急剧的转变,汉语诗歌不可避免地经受了一场文化和价值观的洗礼。如果说八十年代的“朦胧诗”得益于“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