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染料包括植物染料、矿物染料和动物染料,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便是植物染料。同时,植物染色的诸多方面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关于植物染料与染色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多是针对全国范围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方式难免会造成对一些地区的疏忽,同时也减少了研究的针对性。 本论文将研究范围限定在了岭南地区。岭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该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这就使得岭南地区的染料植物资源较我国许多其它地区要丰富许多。本论文首先将对岭南地区古代的和现代的“植物志”著作以及各地方志中记载的该地区用于染色的植物做一个系统的统计与分析:综合多种文献,对岭南地区常用的染料植物进行考证,力求做到染料植物的名实对应,并对岭南地区明清以及民国时期染料作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一次系统的考察。 其次,根据岭南地区的古籍以及我国其它地区古代农书中的记载,结合现代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对岭南地区常用于染色的染料作物的种植技术进行考察,从植物染料的播种、栽培、采收、储存这几个方面作较细致的阐述。从而得出岭南地区染料作物种植的特点以及与我国其他种植区域染料作物种植的普遍联系,如蓝草的主要种植方法全国范围大抵相同,但由于岭南特殊的地形与气候,岭南地区的蓝草很多种植在山上,又因蓝草喜湿畏阳,而南方阳光照射强烈,所以这一地区的蓝草种植就要十分注意遮蔽阳光。并且,本文还将通过已有的相关历史资料的描述,对岭南地区的植物染料与染色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岭南的植物染色形成于先秦时期,而秦汉至两宋时期为岭南植物染色的发展时期,较突出的表现是:(1)染色工艺的提升,主要表现在防染印花(夹缬蜡染)方面。(2)染料植物的种类丰富,使用倒捻子与山花胭脂等具有岭南地域特征的植物来染色。明清时期是岭南地区植物染色的最兴盛的时期,多部方志中均记载了岭南地区植物染色的兴盛状况,并且岭南地区红花染色技术还传到了国外,而驰名中外的香云纱亦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再次,本文亦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岭南地区染料作物的商品化历程,岭南染料作物的商品化形成较我国一些地区要晚,大致到了唐宋时期该区染料作物商品化才开始形成,明清时期是该区植物染料商品化程度最高的时期,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染织、耕作技术的提高。蓝靛和薯莨是这一时期岭南商品化程度最高的两种染料作物。 最后,本论文将从少数民族染织史的角度描述岭南地区的植物染色工艺,由于岭南古属百越之地少数民族众多,并且少数民族掌握了主要的染织技术。所以,本文选定了瑶族、黎族、苗族、壮族这几个岭南地区染色工艺较为突出的民族,并对其民族主要的植物染色技术包括:植物染料的色素提取;植物染色的工艺;染色的工具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岭南地区的染料植物与染色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点及优势,是我国植物染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岭南地区染料植物与染色文化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和立体的反应我国植物染色文化的全貌。同时,通过对岭南地区的植物染料资源的研究,也将有助于我们对植物染料资源的探索与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