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闲暇生活研究——基于湖北五县农村的实证调查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das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了这样一个研究视角:一个农民是通过与社会(包括与他人、与社区、与环境)的互动而形成自己的生活与闲暇方式。从个人与社会互动的视角来审视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通过对湖北村庄的实地调查,从农民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三方面,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民闲暇生活进行系统考察。 1.探讨了农民的生活时间分配。调查发现,湖北省农民的生活时间模式正在由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并出现了多劳型、均衡性、多闲型和家务型四种生活时间配置模式。农民生活时间的配置模式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其中职业分化是导致农民生活时间结构异质化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导致农民生活时间结构呈季节性变化。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农民的闲暇时间分配。调查表明,农民闲暇时间的季节性特征十分明显,农民的闲暇活动多数受到季节影响,闲暇时间的季节性差异十分明显;各类生活时间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特别是生产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的相互替代作用尤为显著。 2.探讨了农民的闲暇活动。调查显示,农民的闲暇活动空间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以农民的生存空间为核心的户外活动空间;二是以所在村为界限的空间;三是以村之外的空间。这三个层次的空间中,“差序格局”较为明显。 3.探讨了农民的闲暇心态。调查显示农民对闲暇生活主客体方面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活时间、闲暇生活质量、闲暇活动场所。农民对主体闲暇生活的满意度高于客体,原因在于农民的闲暇时间较多、个人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同时“无奈”的满意,也是农民闲暇心态的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 4.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影响农民闲暇生活方式变迁的主要社会因素,并提出引导农民构建文明型闲暇生活方式的策略。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施行,打破了原有体制下由国家全部承担大学生学费的模式。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成本不断增加,部分经济收入低的家庭没有能力承担高额的大学学费,由此产生了贫困大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政府等提供的组织性支持解决的是残疾人普遍遇到的问题,并没有针对残疾人个体支持作出设计。残疾人日常生活中来自于家人、亲属、朋
学位
近年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层不断加剧。连年持续的大学扩招给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形成很大的压力,面临一定困境。除了在就业时面临供大于求的严峻局面,社会上还存在着
将超声波应用于以氯化铜(CuCl2·2H2O)和硫化钠(Na2S·9H2O)为原料的直接沉淀法制备CuS纳米溶胶,对产物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显示,纳米溶
近几十年我国发展迅速,与之而来有关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关于环保的相关研究与日俱增。本研究探讨我国环境政策、公众的环境意识与环保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