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微生物体内的铁铁氢化酶能够可逆催化质子还原产氢,蛋白质晶体研究结果表明其活性中心具有双八面体的蝶状几何构型,与金属有机配合物[Fe2(μ-SR)2(CO)6-nLn]非常相似。简单的结构组成和高催化性能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极大兴趣,人们期望对铁铁氢化酶活性中心结构进行化学模拟,揭示其催化产氢机理,并最终制得廉价高效的制氢催化剂。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配体取代对[2Fe2S]模型配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以丙烷桥连接的六羰基二铁二硫配合物[(μ-pdt)Fe2(CO)6](pdt=propane-1,3-dithiolato)为母体,通过分步的膦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非对称双膦配体取代[2Fe2S]模型配合物,[(μ-pdt){Fe(CO)2L1}{Fe(CO)2L2}][L1=PMe3,L2=PMe2Ph,4;L1=PMe3,L2=PPh3,5;L1=PMe3,L2=PCy3,6;L1=PMe3,L2=P(OEt)3,7;L1=PMe2Ph,L2=PPh3,8;L1=PMe2Ph,L2=P(OEt)3,9;L1=P(OEt)3,L2=PPh3,10;L1=P(OEt)3,L2=PCy3,11],并以同样的方法合成了与配合物5类似的乙烷桥连接的配合物[(μ-edt){Fe(CO)2(PMe3)}{Fe(CO)2(PPh3)}](edt=ethane-1,2-dithiolato,12)。X光单晶衍射表明在此类非对称双膦取代[2Fe2S]模型配合物中体积较大的膦配体倾向于占据顶位的位置,而体积相对较小的配体处于基位;当两个配体体积均较大时,如配合物10中的PPh3和P(OEt)3,此时两个配体均在顶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非对称双膦配体取代的[2Fe2S]模型配合物中,不同膦配体对氧化还原电位的调变能力相差约200 mV。通过配体取代将水溶性三羟甲基膦(THP)引入到[2Fe2S]模型配合物中,合成了单取代配合物[(μ-pdt)Fe2(CO)5(THP)](13)和双取代配合物[(μ-pdt){Fe(CO)2(THP)}2](14)。配合物14虽水溶性较好,但在空气中不稳定。配合物13在纯水中溶解度很小,却能够较好地溶于乙腈/水混合溶剂。醋酸存在条件下,配合物13在乙腈/水(1:1,v/v)中电催化质子还原活性远高于在纯乙腈溶液中的催化活性。配合物13的晶体结构表明其在空间上呈无限延伸的FeS/OH/FeS的夹心结构,并且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O-H…O氢键构成波浪状无限延伸的二维网络结构,其中的左旋和右旋O-H…O-H螺旋链交替分布。通过膦配体取代将吡啶环作为分子内碱性基团引入到[2Fe2S]模型配合物中,设计合成了配合物[(μ-pdt)Fe2(CO)5L](L=Ph2PCH2Py,15;Ph2PPy,16)。在三氟甲磺酸作用下,循环伏安法测定其第一还原电位分别向正方向移动360和490 mV,推测是由于吡啶氮原子发生质子化。分离得到配合物15和16的质子化产物19和20,并通过X光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19和20空间结构。为了增加此类含吡啶基团二铁二硫配合物中Fe-Fe键的碱性,以利于俘获质子,论文设计合成了双取代配合物[(μ-pdt){Fe(CO)2(PMe3)}{Fe(CO)2L}](L=Ph2CH2Py,17;Ph2PPy,18),通过低温核磁(-55℃)滴定和原位红外光谱(-10℃)跟踪了配合物18在三氟甲磺酸存在下的质子化过程。研究表明,配合物18在三氟甲磺酸的作用下首先发生在Fe-Fe键之间,最终生成双质子化物种[18HyH]2+,该双质子化物种只能在低温下检测到;在室温下不稳定,容易分解。通过Fe2(CO)9与过硫酯(?)或(?)在四氢呋喃中室温反应将含吸电性基团(C=O)的刚性共轭桥连结构引入到[2Fe2S]模型配合物中,设计合成了配合物[μ-SC6H4-2-(CO)S-μ]Fe2(CO)6(21)和[μ-2-SC5H3N-3-(CO)S-μ]Fe2(CO)6(22)。电化学研究表明含吸电性基团(C=O)刚性共轭桥连结构能够降低[2Fe2S]模型配合物的还原电位,其中配合物22的第一还原电位为-1.18 V(vs.Fc/Fc+),比配合物21低100 mV。所有合成的[2Fe2S]模型配合物均通过红外光谱、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的表征。其中配合物4-6、8-10、12和15-22通过X光单晶衍射测定了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