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基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基本要求,构建了以细砂(直径1mm-2mm)为基质,水竹为湿地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在植物根系区底部布置玻璃漏斗,从与玻璃漏斗相连接的U型管取经过植物根系区处理后的污水,研究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系在不同的水力负荷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的能力,并由此找到植物根系去除污染物的最佳水力负荷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完成系统启动器的试验,研究系统启动期污染物出水浓度的变化和去除效果。在系统稳定期,通过改变系统进水水力负荷,探究系统稳定期各类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系统出水中pH(?) DO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变化的情况。在系统启动初期,污染物的出水浓度出现跳动,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不高,随着构建的人工湿地的不断驯化,在系统启动驯化的后期,出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已经基本一致,出水达到稳定。在系统稳定期,采用连续流的进水方式,分别考察了在16mm/d、21mm/d、26mm/d、32mm/d、64mm/d、96mm/d、128mm/d七种水力负荷条件(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为8d、6.1d、5d、4d、2d、1.3d、1d)下,系统出水各类污染物及pH、DO的变化情况。通过研究发现,系统在水力负荷26mm/d,对应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1.84%、84.58%、93.04%;在本试验系统中,pH、DO在系统中,随水力负荷变化规律不明显。本研究是基于人工湿地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建立的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说明可以用该模型来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植物根系区对污染物COD、NH3-N、TP的降解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且出水中COD、NH3-N、TP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排放标准》(GBI8918-2002)中一级A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