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网络对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来自甘肃的调查发现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涌进;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使得农村男性劳动力更倾向于外出务工,大量的留守妇女日益成为农村社会和家庭的主体。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妇女留守原因、生存状态、社会支持等问题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对于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小孩、从事农业生产”三重压力的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少有关注。  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视角,就我国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本文在充分讨论了社会支持网络对于留守妇女心理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测量量表以及SCL—90量表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选取甘肃省的两个乡镇四个村为调查点开展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特征、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调查样本区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表现为规模偏小、强关系成员占多数、异质性较低、趋同性较高的特征;(2)样本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年人平均水平;(3)样本区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相关关系;网络关系构成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际支持网络的性别异质性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情感支持网络的性别趋同性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将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从微观层次探讨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机理,丰富了有关留守妇女研究问题的理论成果;研究结论有助于为相关部门就如何促进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推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孝文化源远流长、意义深远。古代劳动人民在血缘亲情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孝意识,在生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层次的孝行,历经时代变迁,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血液当中。它以
我国的社会化养老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初的社会化养老机构是各级政府合并教会、团体开办的救济院、慈幼院而建成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职业福利”的逐渐萎缩,原来在
学位
改革开放的深入引起了我国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在经济体制转轨、单位制消解的情况下,房屋私有、社区自治日益成为主流。于是一个基于房屋产权的新兴社区自组织——业主委员会
社区内最基本的单位是居民,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内在的动力和源泉,少了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是不完整的,不活跃的,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把社区居民引导到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
作为古已有之的现象,性骚扰问题逐步被国内学术界关注,国内于2005年12月1日通过了包含“性骚扰”条款的新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然而由于定义和取证容易产生疑义,性骚扰研究一
4月5日,贵州遵义市正安县境内一辆中型客车行至正安县格林镇九道拐处,与另一中型客车相撞后相继翻下160米左右深谷,28人死亡。4月8日,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中润钢铁有限
期刊
只讲发展,没有思路,发展就是空中楼阁努力实现和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标准,牢固确立广大职工的主体地位光华五洲集团组建以来,努力实践和探索加强党的先进性的基本
本文以中部传统农区的A镇城镇化为案例,来揭示我国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城镇化战略与相关政策问题进行回应。   A镇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产物。在自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