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公开水域男女10公里游泳比赛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以来,竞技公开水域不确定因素相比较多、挑战难度较大、对其观赏性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参与。其比赛与泳池比赛不同的是,在自然水域游程长、游进中技战术又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因素多、这就对运动员心理素质与身体能力有着巨大的考验。回归我国,在竞技公开水域游泳起步比国外晚,但发展及其迅猛,在与国外优秀的教练员与运动员相比中我们发现,我国公开水域游泳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和教练员的训练方式中还存在一定差距。赛前训练是备战周期的重中之重,正确合理、有效掌握赛前训练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在里约奥运会上,运动员祖立军取得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我国男子公开水域项目的历史。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与其赛前训练的合理安排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文以国家公开水域游泳队赛前8周的训练安排为研究主题,为从事我国公开水域游泳的教练员与运动员针对赛前合理安排训练提供借鉴与参考。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一、国家公开水域游泳队2016年奥运会赛前训练从时间的划分上,呈现出3—3—2的特点,分为过渡恢复、适应训练以及临赛调整三个阶段。二、国家公开水域游泳队赛前训练期各阶段训练任务呈现出以下特征:过渡恢复阶段重视提高运动员的基础能力;适应训练阶段的重点是提升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临赛调整阶段着重调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三、通过对国家公开水域游泳队教练员训练计划分析后得出结论,水上训练课为主,水陆结合的方式,相互补充并且促进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水上训练内容以有氧训练、混合代谢训练、无氧训练和技战术训练为主。陆上训练重点为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阶段训练重点经历了从耐力训练、一般力量到专项力量训练的转变。四、在研究国家公开水域游泳队的手段方法中我们得出这样的规律,国家公开水域游泳队训练方法手段比较多元化,水上训练主要采用了中长距离的持续游、中短距离的间歇游、中长时间的重复游和10公里的实战模拟比赛。陆上力量训练主要集中在小肌肉群和综合力量,多采用循环训练发展耐力。五、国家公开水域游泳队的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基本遵循超量恢复机制.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变化特点为:负荷量成先递增后成V型的趋势;负荷强度在过渡恢复阶段是最低的,经历4周量的积累后强度在第5周达到最高,并呈现保持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