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具有多样生物活性,尤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降压、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防治血栓形成。紫荆花(Cercischinensis Bge)系苏木科植物紫荆的花,具有清热、凉血、去风解毒的功效,民间应用紫荆花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对紫荆花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影响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研究紫荆花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为紫荆花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的实验内容主要如下:1.紫荆花总黄酮的提取分别采用水提、水提醇沉、醇提及酸醇提取4种工艺提取紫荆花总黄酮,实验发现酸醇提取法和醇提法的提取效果较高,考虑到酸碱的腐蚀性,选取醇提工艺。通过选取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4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来确定紫荆花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15倍量55%乙醇、100℃水浴、每次2h回流提取3次;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温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按优化工艺进行重复性试验,紫荆花中粗黄酮平均得率为7.32%。2.紫荆花总黄酮的纯化与鉴定用聚酰胺层析柱纯化紫荆花粗黄酮,分别用蒸馏水、10%乙醇、30%乙醇、70%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发现紫荆花总黄酮主要集中在70%的乙醇洗脱部分,制得的生药中纯化总黄酮得率为2.20%。分别用显色反应、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对紫荆花总黄酮进行鉴定与分析。从显色反应实验可以看出,紫荆花提取物中有黄酮醇,其化合物中含有5-OH黄酮或2-OH黄酮结构。薄层层析定性分析表明,在紫荆花提取物中含有芦丁、槲皮素、山奈酚或它们的相似物。HPLC、UV-VIS和IR定性鉴定实验也表明,在紫荆花提取物中含有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种黄酮甙元。UV-VI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紫荆花黄酮纯品中总黄酮甙含量为24.30%,紫荆花中总黄酮含量为0.5346%。3.紫荆花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通过体外凝血、体外血小板聚集、血小板TXB2和血浆6-Keto-PGF1α含量测定观察紫荆花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作用。玻片凝血实验发现,中、高剂量的紫荆花总黄酮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发现,紫荆花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均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紫荆花总黄酮各组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血小板TXB2含量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P<0.01),而血浆6-Keto-PGF1α含量呈现显著的升高趋势(P<0.05~P<0.01),表明紫荆花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TXB2,抑制血小板内AA代谢或TXA2合成,通过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内PGI2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4.紫荆花总黄酮对血栓形成的影响通过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和小鼠尾静脉血栓形成实验观察紫荆花总黄酮对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中,发现紫荆花黄酮组血栓湿重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紫荆花总黄酮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黏附性、抑制其聚集而发挥抗血栓作用。在胶原-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尾静脉血栓实验中发现,紫荆花总黄酮高剂量及中剂量对小鼠偏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