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二氧化钛薄膜油下浸润性调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智能超浸润界面材料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这些智能界面能够在外场作用下展现可逆的浸润特征,比如超疏水/超亲水可逆转换,高黏附/低黏附可逆转变等,因而在众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可控油水分离、微流体装置、微液滴无损运输等。到目前为止,通过在粗糙微结构上修饰不同的响应分子,人们已经获得了多种具有上述性能的超浸润界面材料,然而,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在空气中实现材料浸润特征的智能调控,而在相对复杂的环境,比如油相中表面浸润特征的调控研究还极其少见。在本论文中,我们制备出了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基于二氧化钛的光敏特征,实现了在油相中对表面浸润特征的可逆调控,具体内容如下:通过简单的提拉法在玻璃基底上包覆上TiO2纳米颗粒,制备出一层较均匀的TiO2纳米薄膜。实验结果表明,新制备的TiO2纳米薄膜在油相中呈现油下超疏水特征。在紫外光照射一定的时间后,表面由原来的油下超疏水性转变为油下超亲水性。进一步对表面进行热处理后,表面即可回复到其初始状态,即再一次展现出油下超疏水性。并且这种可逆的转变过程可以多次重复进行,表明我们制备出的薄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研究发现,薄膜表面纳米结构与TiO2纳米颗粒在光照及热处理下表面化学组成变化的协同作用赋予了表面独特的智能浸润特征。利用阳极氧化法在钛基底上制备了一层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实现结果表明,新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放置于油相中,水滴在其表面上呈圆球状,同时极易滚动,表明制备出的TiO2纳米管阵列在油相中呈低黏附超疏水特性。当表面在紫外光下照射大约10分钟后,水滴在同一表面上仍呈现超疏水球状,但不能再自由滚动,而是被牢牢束缚住,表明表面由原来的低黏附转变为高黏附性。进一步对表面进行热处理后,表面即可恢复到其初始状态,再一次展现低黏附超疏水特征,并且这种转变还可以多次重复进行,表明通过简单的光照及热处理作用,即可实现在油相中对TiO2纳米管阵列黏附性的智能有效调控。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纳米结构及TiO2表面化学组成变化的共同作用赋予了阵列表面独特的可控黏附特征。
其他文献
“之前垃圾都乱堆,臭得不得了,苍蝇蚊子多得很。现在放了收容箱装垃圾,臭味消失了,垃圾山没了,空气变好了。”7月8日,重庆市南岸区检察院检察五部检察官刘健生对一起公益诉讼
航空总线技术伴随着航空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航空制造技术和航空测试技术越来越重要。介绍了主流航空总线ARINC429和MIL-STD-1553B的特点及应用差异,研究了利用ICD数据库进
本文应用集合论方法对科技查新对比分析过程进行抽象描述,为此提出了查新科技要素及其各自不同范畴、集合和交集等概念.由此论述了准确地进行科技查新对比分析和结论撰写时所
针对某电解铝厂的阳极焙烧车间信息化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了基于快速以太网的信息化改造方案,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项目的信息化改造一方面完善了焙烧
近日以虹科和PEAK的赞助商成员参加2015 Shenzhen CAN FD Tech Day研讨会,本大会由CiA组织主办,并由虹科/PEAK、Etas、Kvaser和ZLG协办,汇集了70多名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行业
【目的】探究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草)后形成的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该地区人工林土壤碳汇管理以及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为我国北方森林土壤碳的相关研究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吴起县大吉沟森林公园内的油松林、沙棘林、草地、油松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样区,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灰色关联法,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在0~100 cm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
我国加入WT0已经三年,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书中将专业服务列入对外开放的行业,并在实践中对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工程设计、医疗等领域按照承诺书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陕西海泰近日发布了一款基于PXIe总线的32通道块隔离状态量输入模块——HTPXIe4700,适用于工业控制或自动化测试领域,状态量信号采集的应用场合。HTPXIe4700具有32个状态量信号
在充分考虑图像局部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Unit-Linking PCNN赋时矩阵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ULPCNN阈值函数进行修正改进,并以每个像素的局部离散系数作为其链接强度,形成无连接和自适应连接ULPCNN;其次对各源图像并行进行ULPCNN处理,得到既能体现图像中单个像素特征,又能反映其邻域像素信息的非线性映射赋时矩阵;最后通过对赋时矩阵中诸像素及其邻域局部特征进行自适应统计
针对无人水下航行器在水下长时连续工作对能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由两级转换系统构成的海洋动能发电装置方案,该装置可直接将海洋动能传递给发电机,去掉了中间的能量传递环节,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