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不同缺血时间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CT心肌灌注和CT心肌能谱成像扫描,评价两者在诊断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价值。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通过结扎左前降支近段建立缺血性心病脏模型,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于建模后6小时、3天、7天、14天行CT首过心肌灌注扫描,B组于相同时间点行CT心肌能谱扫描。扫描结束后全部处死,取病理行HE 染色及CD31免疫组化检查。A组分析比较各组的血流灌注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之间的差异及各指标与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B组分析10s、1min、3min图像的最佳单能量值,同时分析不同缺血时间40-140Kev单光子能量下CT值的差异、碘基值、水基值、有效原子序数的差异。
结果: 1、缺血心肌BF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其值呈下降趋势,各不同缺血时间组BF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缺血心肌BF值与MVD之间存在负相关rp=-0.525,P=0.018;3、显示缺血心肌的最佳Kev为60kev~70kev;4、延迟10s扫描,碘基标化值、有效原子序数标化值及低单光子能量(40-100kev)下的CT标化值能有效区分正常心肌及不同缺血时间的缺血心肌。
结论:1、宝石CT首过心肌灌注可以评估不同缺血时间缺血心肌的灌注特征,有助于定性评价缺血性心脏病。2、CT心肌能谱成像可用于有效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的不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