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过程中逐步转变职能。政府绩效管理作为切实履行政府职能的有力工具,其实践、理论与制度都在不断地演进。但是在实践中,政府绩效的提高并未带来公民满意度的增加,于是,学界开始反思新公共管理范式下政府绩效管理的问题。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PV-GPG理论)在对以往绩效理论扬弃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公共价值对于政府绩效的本质规定性,并设计了公共价值的实现路径。但如何使该理论落地,在实践中产生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回顾后发现,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对绩效实践进行了具体规定,而制度本身也受绩效理论的影响。因此,本文在PV-GPG理论视角下,运用政府绩效价值链的分析框架,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从基本特征、价值取向、价值分布、影响因素以及演化规律五个方面进行回顾。首先运用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的方法,明确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同阶段及基本特征;其次,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找到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在每个阶段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分布;再次,分析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在明确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以及既有制度的路径依赖等因素,提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未来趋势。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本文在对政府绩效实践、理论与制度的系统思考基础上,通过对绩效管理制度的分析,试图找到使PV-GPG理论落地的可能路径;其次,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既有利于实践中产生公共价值,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