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及交通、通讯设施的完善,再加上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区域之间在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的程度更加紧密,使区域间更加需要通过合作以增强自身发展。产业在不同区域集聚分布以利用本地的市场、人才、原材料与技术等竞争优势,借助资源的流动,跨越行政单元的限制,结合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聚发展趋势,而产业集聚实质上是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集中。因此,本文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为样本,研究其区域集聚的差异性及其与关联产业的共同集聚性,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区域产业间的合作,这无论是对于产业的发展还是地区经济的提升,都有其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借助产业特征分析模型及关联比例模型分析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及其产业关联特征。利用2000年、2007年CCER非上市公司数据库中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借助EG指数、MS指数、共同集聚度指数等空间集聚的多项指标分析装备制造业各子产业在地级空间下的集聚异质性及其与关联产业的共同集聚性,使用GIS软件分析装备制造业各子产业的空间结构模式。在上述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区域产业合作战略。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产业关联特征方面。装备制造业的27个子产业的平均后向关联系数为0.10,而前向关联系数为0.07。这反映出装备制造业与其上游产业关联程度较强,而与其下游产业关联程度较弱。这其中电子信息类比金属机械类的装备制造业具有更高的后向关联系数。
(2)产业空间集聚方面。在装备制造业的各子产业中,电子信息类产业的空间集聚度普遍要远高于金属机械类产业,而且更多的电子信息类产业倾向于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集聚。部分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等不仅空间集聚度较高,规模集中度也较高。在与关联产业的共同集聚研究中,验证了在地级空间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强度与产业共同集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区域产业合作方面。从合作主体、空间结构、合作目标和组织结构等角度分析了区域产业合作的战略模式,针对产业不同的关联特征及空间结构特征构建了不同的区域产业合作战略,并提出保障区域产业合作的有效实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