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体(ontology)的概念起源于哲学领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本体定义为研究“存在”的科学,即研究整个客观世界基本特征的科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将本体的概念引入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图书情报领域,从而使本体概念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些领域中,一般来说,本体研究是关于知识概念表示和知识组织体系方面的研究.在图书情报领域,本体通常是指一套有关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术语词表,以及术语之间关系的规范和说明。近年来,关于本体的研究与应用呈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基础理论更为完善,应用领域更为广泛,技术产品更为成熟.与国外涌现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相比,国内关于本体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关于本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见到有关国内构建具有推理功能的学科或领域本体系统的报道.构建本体的意义在于:首先,领域本体的目标是捕获相关领域的知识,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之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从而实现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共识,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事物的标准。即为人类认识活动构建顶层概念框架。其次,本体更加突出知识共享的功能,尽管二者都对概念间等级关系、相关关系进行了揭示,但本体更着眼于给出人类事物认识的知识(或领域知识)总框架,因为在本体的一个实体中每个概念都有其属性信息、实例信息,而这些在词表系列中则少有展示,很多己经涉及到专业词典中的知识,因此说一个本体是一个人类知识(或领域知识)体系的汇总毫不夸张。最后,本体的出现还是为了设计一种机器可以理解的语言。通过本体可以克服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语义鸿沟,实现某个领域内不同主体(人、机器、软件系统等)之间的对话、互操作、知识共享等目的,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共享的概念模型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其中形式化就是指应该是机器可读(可理解、可操作)的意思,而这也成为了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应用研究的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