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上升通道,尤其是2003-2008年间,中国GDP增长速度连续五年保持在10%以上。2008年,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受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有了明显的下滑趋势。为了刺激中国经济,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向基础产业。大量资金的投入导致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和资产价格泡沫。与此同时,各个国家为了复苏经济,也实施了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例如美国和日本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外的经济环境和国内货币政策,导致我国长时间内宏观经济层面将处于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流动性过剩是一种经济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金融危机。因此,如何处理好我国货币市场出现的流动性过剩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本文在货币金融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国货币流动性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选择何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管理货币流动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管理流动性”作为研究主线,除开绪论和结论,本文主要有四个章节:第一,对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衡量指标和管理工具进行概述。第二,对公开市场操作原理和工具的概述。这两章主要是为整个文章所要论述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理论铺垫。第三,对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使用的国外经验的介绍。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美国、巴西、韩国的公开市场业务以及操作工具的发展情况,通过对美国成功利用公开市场调控流动性的成功历程和经验以及韩国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出现的问题和巴西成功转变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经历的介绍,说明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国际趋势是短期国债。因此,我国应该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改变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第四,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选择。介绍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说明我国应该用哪种工具管理流动性,并且说明如何转变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本文主要对使用何种公开市场工具回收银行体系多余的流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中央银行票据必将被国债所取代。当国债市场的规模不足以支持公开市场业务时,中央银行票据作为替代品执行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但是,随着国债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国债会逐渐成为公开市场业务最主要的操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