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PA(Growing Participation Approach)即“增长参与式语言学习法”,它是于本世纪80年代由北美语言学家Thomson Greg提出的。首先、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人类是通过中介手段认知世界的,所有的中介手段中,语言是最强有力的工具。它不单是连接个人与世界的桥梁,同时也塑造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所以不同的语言就是不同的工具,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因此,语言学习并不是学习同一物质的不同名称,而是要学习另外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其次,语言学习同认知也是不可分割的。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言语理解及言语输出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目的语输出及理解的过程较母语而言则更为复杂。基于此,增长参与式语言学习法认为,语言学习的本质是学习以本族语者的方法重新认知世界,而不是构成语言的各个要素。结合言语理解及输出所涉及的认知过程,此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将语言学习分为了六个阶。根据学习者在不同阶段所具备的语言能力来采取不同的学习手段。在具体操作中,它不单强调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目的语的输出练习,并鼓励学习者以本族语者的思维认知世界。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崛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笔者结合汉语的特点,并通过教学实践,将GPA第一阶段的操作手段及原则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对其具体操作给出了相关说明及课程模型。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及需要进行了统计,并就其对GPA第一阶段所使用的教学手段的看法做了相关调查,结果显明此方法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并解决其在学习汉语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如:辨音等。最后,本人通过阅读文献,根据相关的语言学理论前人所做的研究及,对GPA第一阶段的优点及局限做了综合述评,针对根据GPA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给出了些许建议,最终希望对汉语学习者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