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界主要从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等三个视角对双及物结构进行研究,但均有缺点与不足。本文试图以Goldberg倡导的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对双及物结构予以剖析。 依托构式语法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双及物结构的典型意义为“有意的给予或转移”,隐喻和转喻是双及物构式得以扩展与引申的两种机制。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完形”,只有把握句式的整体意义,才能对其中的语法现象作出相应的概括。整个构式限制其组成部分,但部分对构式亦有贡献。已有的研究侧重讨论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并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双及物动词进行了分类。 本文认为,构式语法强调的构式义应为认知意义,是人们心智的产物和经验的反映,它决定了构式的语用潜势,而非包含语用意义;本文依据构式表征模式构建了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表征;并认为,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着象征对应关系。 本文侧重讨论双及物结构论元与构式的互动:构式内在规约了论元的选择,论元的适切与否影响了具体的双及物表述是否有意义、能否为人们所接受。典型的施事和接受者均为生命体,非生命体亦可作为施事和接受者;受事可以分为物质、信息和事件三类,物质是其典型的语义属性。藉由隐喻和转喻机制,双及物结构论元的语义属性得以扩展和延伸。受构式和双及物动词影响的论元之间主要存在着六种关系,即实物成功转移模式、实物潜势转移模式、信息转移模式、作用力转移模式、forgive模式和envy模式。基于受事的语义属性和论元之间关系的分析,本文把双及物动词划分为两个范畴:空间域动词和心理域动词。前者又包括四个范畴:瞬间空间转移动词、将来时间转移动词、远程转移动词和生成性转移动词。动词的概念配价和构式配价的相符是动词进入双及物构式的首要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动词的语体特征和可及性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