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分别位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和第三位,且近年来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我国是HCC的高发大国,全球每年新发HCC患者中50%以上都发生于中国,HCC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担。目前,治疗HCC的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如肝切除和肝移植、放射治疗、局部治疗如射频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等及系统性药物治疗。索拉非尼(sorafenib, SF)是世界上首个被批准的靶向治疗药物。一方面,它可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又可通过抑制VEGFR和PDGFR等受体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从而达到双重抑瘤效果,成为目前HCC治疗的一线用药。但SF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约8.43%),在药物治疗和代谢方面个体差异性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厌食、高血压、皮肤毒性等,这些因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选择合适的药剂手段提高SF对HCC的治疗效果,成为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联合治疗是临床广泛接受的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联合治疗方式可实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及克服多药耐药等目的。在肿瘤的联合治疗中,常用组合方式有:药物和药物联用、药物和基因联用、药物和示踪剂联用及药物和增敏剂联用等。本课题基于联合治疗原则,以SF为模型药物,脂质体为共载纳米体系,分别构建了共载SF和钆(gadolinium, Gd)的脂质体(SF/Gd-liposomes)以及共载SF和神经酰胺(ceramide, CE)的脂质体(SF/CE-liposomes),分别从MRI示踪联合化疗和药物与增敏剂联用两方面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以期提高SF对HCC的治疗效果。课题制备了两种共载脂质体,并对其体内外药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在HCC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方法与结果如下:一、索拉非尼脂质体中药物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采用HPLC法测定索拉非尼脂质体中药物含量及包封率;采用离心-过滤法分离未包封在脂质体中的游离药物。二、索拉非尼-马根维显共载脂质体的实验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F/Gd-liposomes;马尔文粒径仪测定粒径和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钆浓度;HPLC法测定SF包封率和载药量;动态膜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行为;SF/Gd-liposomes不同时间粒径变化考察制剂初步稳定性;MTT法考察SF/Gd-liposomes的体外细胞毒性;磁共振仪考察脂质体的体外显影能力和在H22荷瘤小鼠的体内显影能力;考察SF/Gd-liposomes在H22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溶血实验和组织切片实验对SF/Gd-liposomes体内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SF/Gd-liposomes粒径为180±7.0 nm,电位为-7±1.0mV, PDI为0.20,形态圆整,均为球形或类球形,钆浓度为181±5.0mg/L, SF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6±2.0)%和(4.3±0.1)%;10 d内SF/Gd-liposomes在4℃和25℃条件下粒径均基本不变;SF/Gd-liposomes中SF释放具有明显缓释效果,60 h释放量约为50%,Gd能够快速且完全释放,12 h即能释放100%,有利于更好的同时发挥示踪和治疗的效果;与游离SF溶液相比,SF/Gd-liposomes的细胞毒性较小(p<0.05),在细胞水平上安全性高;在体外MRI实验中SF/Gd-liposomes相比于Magnevist(?)显影能力较弱,两者体外弛豫率分别为3.2 mM-1s-1和4.5 mM-1s-1;但在体内H22荷瘤小鼠的MRI实验中与Magnevist(?)相比,SF/Gd-liposomes由于EPR效应表现出较长的显影时间、较强的显影强度和较好的肿瘤蓄积能力;H22荷瘤小鼠的体内药效实验中,与游离SF溶液相比,SF/Gd-liposomes具有高效低毒的效果;初步体内安全性评价中,SF/Gd-liposomes体外无溶血现象,且用药后主要组织器官无明显损伤迹象。三、索拉非尼-神经酰胺共载脂质体的实验研究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F/CE-liposomes; MTT法筛选两种药物的最佳联用比例;马尔文粒径仪测定粒径和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HPLC法测定SF包封率和载药量;动态膜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行为;不同时间粒径变化考察SF/CE-liposomes的初步稳定性;MTT法考察SF/CE-liposomes体外协同抗肿瘤效果;H22荷瘤小鼠考察体内协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CE和SF联用摩尔比在1:2时,表现为最小的IC50值和CI值,因此两药最佳联用比为1:2;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SF/CE-liposomes粒径为173.8+4 nm,电位为-14.4+1mV, PDI为0.123,形态圆整,均为球形或类球形,SF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9.6±2.0)%和(3.98±0.1)%;30 d内SF/CE-liposomes在4℃条件下粒径基本不变,初步稳定性良好,12 h内在pH 7.4 PBS、细胞培养基和10%血浆-生理盐水溶液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SF/CE-liposomes中SF释放具有明显缓释效果,60 h释放量约为50%,且CE的加入不会影响SF的释放;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除最小浓度外,SF/CE-liposomes(IC50=11.5±0.44)与游离SF溶液(IC50=13.09±1.49)或SF-liposomes (IC50=22.67±3.90)相比,在其他各实验浓度下均表现出较强的毒性,细胞生存率和IC50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者在体外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抗肿瘤效果;H22荷瘤小鼠体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SF/CE-liposomes的抗肿瘤率最好,明显高于SF和CE单独给药组(p<0.05),说明SF/CE-liposomes在体内仍然具有良好的协同抗肿瘤效果。综上所述,本课题基于联合治疗原则,分别从MRI示踪联合化疗和药物与增敏剂联用两方面,设计了SF/Gd-liposome和SF/CE-liposome两种共载脂质体,并对载体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体内外药效学及其他相关药剂学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制备的SF/Gd-liposomes安全有效,可用于实现HCC治疗的实时监测和治疗效果的及时反馈,同时实现药物体内递送过程和组织分布的可视化。制备的SF/CE-liposome能够通过SF和CE的协同治疗作用,最终提高抗肿瘤效果。制备的两种制剂与其他实验组相比,均表现出良好的肿瘤蓄积能力,较好抑瘤效果和较低的毒副作用,表明这两种制剂在HCC治疗中极富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