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探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起源,引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五行五色以及在山水画中占重要地位的玄色。提出黑白本属五色,是中国传统色彩观中非常重要的彩色,而玄色并不仅仅是黑白,它包罗万象更多是“玄”的精神。若不以色定义,“朱竹”“墨兰”“万山红遍”“青绿山水”这些物象具有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色彩,同时都包含“玄的精神”。在山水画中水墨的玄色是随天的四时变化而变化的颜色,蕴涵了整幅画的气韵,是山水画独有的特点,也是具有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所形成的。文章第二部分梳理了从隋唐至清代山水画传统色彩的发展进程和主要代表作,直观的呈现出其作品特点,引发观者对山水画传统色彩文化发展的思考。从金碧山水到浅降山水的形式变化,是文人画家们对精神世界探索迈出的其中一步,不断趋于简化的笔墨,已从对物象的真实再现成为寄托精神式的自我加工式绘画。直到没骨山水形式的出现,呈现了画家一种胸有成竹的状态,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块面的水墨或颜色精确的描绘出画面,这已然脱离了对物象的塑造,更多的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建立。通过学习了古代山水画传统色彩的历史发展进程,初探到绘画的一切都逃不过万事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从物质到精神。临摹学习后再抛却一切对技法和形式的执着,不以有色,无色这样简单的概念去定义山水画,而是用自己觉得最合适的笔墨方式留下对这个世界认知的痕迹,将内心的精神世界分享给观者,我觉得这才是山水画传统色彩传承的重要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