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多为经验总结性的探讨,缺乏理论深度。本文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结合话语分析、语用学、语言教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通过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的人际意义深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师生关系。
本文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在现有的人际意义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的实际,提出了一个适合分析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人际意义的分析框架;(2)详细考察了师生语气、情态、评价、人称和交互言语行为的使用/实施情况,揭示了师生言语所体现出来的课堂师生关系;(3)比较不同教师在语气、情态、评价、人称和言语行为等方面的使用/实施情况,联系这些教师所教班级的课堂气氛,提出了一系列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师生使用的言语蕴含了丰富的人际意义,但已有的一些人际意义分析框架并不完全适合分析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的人际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言语来说,不仅语气、情态、评价、人称等话语形式(言语结果)可以体现人际意义,交互言语行为(言语行为过程)同样可以体现人际意义。
研究还发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师生都扮演了多重角色。一方面教师享有权势地位,他/她有维护自身权威和主导地位的需要,另一方面他/她又有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友好团结关系的需要,这二者形成一种张力,教师和学生就在这种张力中不断地寻求彼此关系的相对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机的具体表现又多有不同,因此可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多重平衡的关系。
不同的教师在使用能够体现人际意义的言语资源方面差异很大。能使课堂气氛显得良好的教师通常更善于利用这些言语资源:通常能够恰当地运用评价资源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激情;通常会对“祈使”等可能伤害学生“面子”的行为进行包装,以避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更愿意使用能够起到联盟学生作用的人称代词“我们”、“大家”等,让学生感到亲切;还会比较多地使用低中量值的道义情态,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期待和要求;更善于引导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交际中来。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特别是帮助教师合理地使用语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重要意义;对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评估标准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