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以味论诗”的解释学意义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和具体化。当代文学批评话语中,在视听准则之外提出“以味论诗”的中国文论传统,无疑是一份不可忽视的思想资源。可以说“以味论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学思想的体现。本文从味觉的特殊性和丰富的中国饮食文化出发,探寻出味觉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起源的密切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味逐渐从先秦时期的声、色并论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以味论诗渐成风气。“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从味-真味-余味-味外味的过程,“味”逐渐成为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并且与其他范畴互相阐释、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系统、自足的体系。它不但是一种创造性的批评,而且表现了审美特征,体现出审美规律,还显现了审美意义。“味论”将追求自然真美与言外至味的审美品质永久性地赋予古代文论,从而使得言说方式的诗意性和审美性成为中国古代文论千年不变的标志性特征。20 世纪西方哲学与美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向,那就是语言论的转向。语言观的变革引发了意义观的变革,西方现代解释学出现了“意义”与“意味”之争。察觉到文学作品的解读,既有一个意义的理解与诠释问题,又有一个情感意味的体验与品鉴问题。对文学意义的不同解释,带来的是文学美学阐释范式的变革。从历史的发展概略地看,当代西方文学美学经历了以作者原意为理解文学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以作品本文自身为理解文学根本依据的本文中心论和以读者理解为文学意义根本依据的读者中心论三个阶段。由于深受崇尚抽象思辩的“逻各斯”理性主义与语言形式主义的影响,西方文学解释学一贯执著于符号与意义之间关系的探寻,陷入意义的迷宫,而突显文艺本质的、更深一层的意象与意味的关系则常常搁置一边。中国传统“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的审美思想,有异于西方理性思维的解释思想,中国美学历来将诗歌的审美意味品鉴看得高于意义的诠释和意象的关照。文学欣赏依据意义——意象——意味三层次递进,在这里,“味”属最高层次,文学作品的全部意义与意味都隐匿在“象”内,对“象”的解释又以“义”为基础,以“味”为指归。从辨意到辨味,意味着从教化的认识向审美体验的转变,形成了一条意义探寻与意味品鉴相结合的解释模式。不仅如此,味作为一种整体性品评,它囊括一系列解释学思想,如前理解和先见、视域融合、解释的客观性问题、诗性语言、直觉和体验、空白、真理……,在与西方解释学的比较中又可以发觉中国解释学非分析、非理式、非逻辑的审美混沌性,阅读论、欣赏论、体验论的整体体悟方式的特点。西方传统解释学以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医院的逐步兴起,公立医院已经向产权多元化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但是,我国医院产权制度单一的现状并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查缺乏力度。该问题涉及到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冲突与协调。在行政作
<正>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民乐比赛(二胡、琵琶)暨2011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于2011年10月8日在南京开幕,与音乐节同时举办的还有由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江苏
银杏内酯是从银杏树中分离的二萜内酯成分,它的结构是由6个五元环形成的笼状骨架并嵌有一个独特的叔丁基.研究已证实银杏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和甘氨酸受体(GlyR)
本文是制度有效性理论的论纲。制度有效性问题是制度理论的核心问题。制度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永恒的。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内在因素主要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是机体一类重要的细胞群体,在血管通透性屏障、免疫防御及炎症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能够合成并分泌多种活性因子,其
在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显著问题是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不高。这一问题由多
<正>2010年11月1日起,中央音乐学院隆重举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这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成传统的校庆纪念相比,明显把校史提前了10年,即从1940年11月1
永磁材料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通讯技术、交通运输(汽车)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家电技术与人体健康和保健等的重要物质基础。现在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