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类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吸收转运机制的体外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复方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药复方组成多样,成分复杂,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分析与理论佐证,成为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的障碍,因此利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及其吸收转运进行系统研究,对促进中药的世界化与现代化进程极为重要。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技术,对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典中药复方“甘草附子汤”(甘草、黑顺片、白术、桂枝)和“乌头汤”(制川乌、甘草、白芍、麻黄、黄芪)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对两个复方中主要成分的体外吸收转运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甘草附子汤”的化学成分鉴定建立了UPLC-Q-TOF(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飞行质谱)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测定“甘草附子汤”全方水煎液的分析方法,共检测到72个化合物,通过精确分子量(误差小于15ppm)及MSE二级串联质谱得到“甘草附子汤”中各化学成分的离子碎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碎裂规律及标准品的质谱数据,对各化合物进行归属鉴定,鉴定出黄酮类化合物17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1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25个,酚酸类化合物4个,内酯类化合物1个,尚未明确鉴定的化合物12个。其中黄酮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甘草,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黑顺片,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桂枝,内酯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白术。上述研究结果为“甘草附子汤”复方中主要成分的体外吸收转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2.“甘草附子汤”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从“甘草附子汤”中单味药、药对及全方制剂中提取出黄酮组分,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HPLC-MS法对各组黄酮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由于液质联用检测黄酮成分均来源于甘草,因此对“甘草附子汤”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白术与甘草共煎时,白术可促进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析出,白术与甘草共煎的药渣提取液中较甘草药渣提取液中甘草苷的含量降低说明共煎中白术已充分促进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的析出;与甘草单煎液比较,黑顺片与甘草共煎后,甘草苷的含量减少,二者药渣提取液中的甘草苷也有所降低,说明黑顺片具有减少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作用;桂枝与甘草共煎后,减少了甘草苷的含量,在二者共煎的药渣提取液中甘草苷的含量却有所增加,表明桂枝在共煎过程中抑制了甘草苷的析出。对比单煎液、药对及全方的黄酮提取液中各化合物的HPLC色谱峰峰面积可以看出,“甘草附子汤”各药材间可协同促进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增加,该结果为阐明复方中各味药材配伍后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3.“甘草附子汤”黄酮纯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分别采用AB-8、DM130大孔树脂及聚酰胺树脂对“甘草附子汤”全方制剂中的黄酮组分进行分离纯化,最终确定最佳纯化工艺为采用DM130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联合过柱法,所得总黄酮纯度高达47.9%,回收率为47.0%。采用以上联合过柱法对甘草单煎液、甘草与白术共煎液、甘草与黑顺片共煎液、甘草与桂枝共煎液、“甘草附子汤”全方水提液进行纯化得到各黄酮组分。因自由基参与了风湿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因此本文研究了上述各黄酮组分的抗氧化能力(DPPH测定法、超氧阴离子测定法、 OH测定法及FRAP测定法),结果显示,“甘草附子汤”全方黄酮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全方水煎液,对比各药对黄酮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桂枝与甘草共煎液黄酮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且强于甘草单煎液黄酮组分,推测桂枝中的酚酸类成分对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有协同促进作用,结果揭示了桂枝在“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性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甘草附子汤”黄酮成分吸收转运的体外研究(a)药材配伍对黄酮成分吸收转运的影响通过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模拟药物经过小肠的吸收过程,对“甘草附子汤”中各药材单煎合并液、共煎液及“甘草附子汤”全方中主要的三种黄酮成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素-葡萄糖芹菜苷)的吸收转运进行研究。桂枝与甘草单煎合并液中桂枝中化学成分对上述三种黄酮成分的小肠吸收度影响不大,二者共煎液研究结果表明,桂枝与甘草在共煎的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改变了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转运;黑顺片无论在与甘草的单煎合并液还是在二者共煎液中,都表现出促进三种黄酮成分吸收的作用;全方共煎液中三种黄酮成分的小肠吸收度较甘草单煎液中大大增加,且增加程度强于四味药材单煎合并液,证实了药材配伍在提高中药复方制剂小肠吸收度方面的重要作用。(b)组分配伍对黄酮成分吸收转运的影响将“甘草附子汤”中黄酮组分、皂苷组分、生物碱组分以不同比例配伍后对“甘草附子汤”中的三种黄酮成分(甘草苷,甘草素,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进行吸收转运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组分配伍皂苷组分时,皂苷组分可以提高黄酮组分的小肠吸收度;黄酮组分配伍生物碱组分时,生物碱组分可通过抑制三种黄酮成分的外排作用而提高小肠吸收度;黄酮、皂苷、生物碱三种组分混合时,三种黄酮成分小肠吸收度均有所增加。(c)生物碱化合物对黄酮成分吸收转运的影响将黑顺片中主要的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化合物(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分别与黄酮组分进行配伍,对其吸收转运过程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苯甲酰中乌头原碱可以提高三种黄酮成分的小肠吸收度,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可以提高甘草素的小肠吸收度,降低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和甘草苷的小肠吸收度,苯甲酰乌头原碱则可以提高甘草苷和甘草素的小肠吸收度,降低甘草素-葡萄糖芹糖苷的小肠吸收度;黄酮组分均可提高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化合物的小肠吸收度,表明黄酮组分可在吸收转运过程中促进黑顺片的有效成分吸收,进而促进发挥药效作用。(d)复方中主要成分的标准品溶液混合后黄酮类化合物吸收转运变化情况分别将“甘草附子汤”中的主要组分的标准品溶液(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进行配伍,研究5种生物碱标准品混合液(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皂苷类标准品(甘草酸)对黄酮标准品混合液(甘草苷和甘草素)小肠吸收度的影响。当黄酮标准品混合液(甘草苷、甘草素)中加入5种生物碱标准品混合液(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时,结果显示,生物碱标准品混合液提高了甘草苷的小肠吸收度,降低了甘草素的小肠吸收度;当黄酮标准品混合液(甘草苷、甘草素)加入皂苷标准品(甘草酸)时,皂苷标准品降低了甘草苷和甘草素的小肠吸收度;将上述各类标准品混合后,甘草苷的小肠吸收度有所提高,甘草素的小肠吸收度则被降低。深入阐明了复方中各成分在吸收转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5.“乌头汤”与“反药”川贝母、浙贝母、生半夏配伍后“乌头汤”中生物碱的吸收转运研究将“乌头汤”分别与“反药”川贝母、浙贝母、生半夏共同煎煮,利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联用四级杆质谱方法,研究“反药”对“乌头汤”中主要生物碱成分吸收转运的作用,从而推测“反药”对“乌头汤”治疗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贝母和浙贝母可以提高“乌头汤”中生物碱的小肠吸收度,且川贝母的作用强于浙贝母,浙贝母随着配伍中含量增加,促进作用增强。生半夏则对“乌头汤”中大多数生物碱起到降低吸收、促进外排的作用,从而降低其小肠吸收度,影响了“乌头汤”的治疗作用。6.半夏类药材影响“乌头汤”中生物碱吸收转运的机制研究将“乌头汤”分别与生半夏和法半夏通过不同比例(2:1,1:1,1:2)配伍,发现生半夏与法半夏均可通过增加外排作用降低生物碱类成分的小肠吸收度。为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分别在乌头汤(Q)、乌头汤:生半夏1:1(QX11)、乌头汤:法半夏1:1(QF11)中加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外排蛋白抑制剂P-gp和MK-571后进行吸收转运的体外研究,结果发现,加入维拉帕米后QX11和QF11中的7种生物碱外排均有所降低,但两者降低程度不如Q,推测半夏类药材中的某种化学成分可与外排蛋白结合,与外排蛋白抑制剂竞争与外排蛋白的结合位点,从而减弱外排蛋白抑制剂的作用,“乌头汤”中的组方药物种类较多,可能存在起着外排蛋白抑制剂作用的化学成分,半夏类药材与“乌头汤”配伍后,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减弱了“乌头汤”中该化学成分对生物碱类成分外排作用的抑制,从而降低了“乌头汤”中生物碱的小肠吸收度。上述研究结果,为“乌头类”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其他文献
根据工程施工合同类型,分析费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侧重点,有利于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提高实践工作效率。
期刊
“‘五一’郑州看航展”正在成为一句流行语。前不久落下帷幕的2018年河南郑州航展接待观众近30万人次,其间签约通航产业等项目金额近270亿元。郑州市上街区正在成为因通用航
报纸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承办的“2016碳一化学与化工研讨会”,拟定于2016年11月中旬在成都举行,本
CCUS(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中,捕集耗能最大、成本最高,为降低捕集成本,研究学者开发了以有机胺为主的吸收法,但该法的解吸能耗很高,从成本角度考虑,研究学者另开发出双相
2012年《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入户盗窃”添加到刑法典当中,至此,刑法当中的入户犯罪包括入户抢劫与入户盗窃两种。鉴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情况,最高司法机关多次通过司法解释对
BOG是液化天然气(LNG)在运输过程中部分蒸发出的天然气,利用Aspen Plus对LNG船氮气制冷BOG再液化工艺进行了建模,并研究了制冷剂流量、BOG换热后N2温度TS12、BOG压缩机出口压
工程建设项目EPC管理模式在国内逐步兴起。探讨了在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既体现EPC管理优势,又确保项目结果可控、建设单位思想得到充分实现。介绍了EPC项
综述了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备对二甲苯的研究进展,包括择形催化机理、催化剂和工艺技术。指出该技术的关键是开发活性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的催化剂以及改进工艺技术。对二甲苯
煤制甲醇、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装置的大型化趋势,对合成气的净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合成气深度净化的重要性,并以100万t/a甲醇装置和400万t/a煤制油装置为例,分析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