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产品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买难”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卖难”,然而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农产品市场化的发展,并未出现所期望的供需平衡,反而频频出现“买难”、“卖难”同时并存的尴尬局面,“产销”不衔接的矛盾取代“供需”数量不匹配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对策,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2010年国家发改委指出,我国农产品流通腐损率较大,其中肉类、水产品、果蔬流通腐损比例为12%、15%、20-30%。仅仅果蔬一类的流通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在不断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向钱葱”及“白菜卖出肉价”所打趣的暴涨现象背后,农民所获得的利润并未增加,有些时候反而亏损,时常出现“萝卜烂在地、大豆压在窖、香蕉来喂猪……”而此时市场上相关农产品的价格没有下跌,多原因造成上述现象的出现,但通常社会舆论往往将问题的根源指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四川作为重要的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肉类、油料的主要产地。周边山区、民族地区及部分丘陵地区的林果业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渠道,四川北部的南充是主要的柑橘集中产区;成都龙泉山区葡萄、水蜜桃、柑橘、枇杷等品种的水果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蓬溪的柚、脐橙、荣县的碰柑、金堂的大红袍红橘、苍溪的雪梨、都江堰的猕猴桃等皆以成为四川省的名优水果。四川省也是西部最大“菜蓝子”基地,每年外调生猪量占全国的1/3以上,誉为“川猪遍天下”。自今年以来,四川省农产品相继出现了“产销”脱节情况,其中水果脱节情况尤为突出:自贡甘蔗在地里时三角一斤无人问津,同时市场上一斤1.5元却销售乐观;乐山的柑橘售价只及往年的一半,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滞销;镇西的100万斤枇杷卖不掉,市场上5元每斤的价格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后的短短几天内,100万斤枇杷迅速被抢购一空。为了规避出现“卖难”、“买难”,特别是“两难”并存的情况。本文基于以上四川农产品流通现状,主要研究四川省农产品流通发展状况,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具体内容为: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说明文章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评述,主要对国内外有关农产品流通的相关理论及研究进行评述。第三部分主要对四川省的农产品流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最近几年四川省的农产品流通发展较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和客体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面扩大。虽然农产品流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农产品的各个流通环节中存在的农产品生产地过于分散、销售的农产品多处在未经加工的原始状态、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程度低;农产品批发环节中的市场主体不成熟、流通环节冗长、流通效率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效率低以及政府层面调控的不及时等。第四部分针对四川省21市(州)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对21市(州)的农产品流通水平进行一个排序,找出影响不同市(州)间农产品流通差异的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四川省内各市(州)农产品流通水平差距较大,而且自然条件较优越的地区,农产品流通发展并不好,这与当地经济实力,财政对三农投入有关。第五部分主要分析国外农产品流通发展模式,学习经验。第六部分在第三、四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农产品流通经验,对如何提高四川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出了如下具体对策建议:完善农产品流通路线、增加对农产品流通发展较差地区的财政投入、优化农产品流通组织、改善四川省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信息服务质量、完善四川省农产品流通保障体系等方面。现今学者对流通力水平、农产品的流通水平和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方面研究较多,但大多数局限于定性研究,并且对四川省的相关研究很少,基于某一个省范围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各区域的农产品流通水平的研究较少。四川省不同市(州)气候、交通、经济水平差别很大,本文在对四川省整体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内不同市(州)农产品流通水平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四川省21个市(州)的农产品流通水平进行分类,分析各个地区产生差异的因素,能够看出各个地区农产品流通现状所处水平。另结合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提出符合四川实际省情的农产品流通发展对策。本文在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了现有农产品流通理论;实际中,能够为四川省在制定各地区“三农”政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农产品流通水平较差的市(州)得到发展。符合四川实际情况的农产品流通发展对策的提出,不仅能让当前农民“卖难”、“买难”的现实难题迎刃而解,也能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中间环节得到减少,降低损耗,促进利润向两端流动,最终使得农民及消费者受益。本文的研究特点:主要对四川省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主要从宏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与统计年鉴数据,对四川省整体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不足进行宏观把握,然后从微观对四川省21市(州)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以及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两方面的分析,结合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对提高四川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1.已有的对某地农产品流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的文章绝大多数采用理论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而本文把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对四川省农产品流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2.结合国外已有经验,针对四川省农产品流通现状,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对策建议。本文不足之处:1.本文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四川省的农产品流通发展进行研究的时候,没有进行非常详实的实地调研,对所用的数据也只局限于统计年鉴。2.本文对四川省21市(州)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进行因子分析的时候,在体现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的指标选取方面并不能非常全面,受到数据难取得的影响,只能选取相关替代指标进行分析,难免实证结果与真实现状有些出入。总之,对四川省农产品流通发展进行研究,难度较大,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