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90年代初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以来,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难题。自1998年ST制度产生,相应的退市制度也应运而生。然而由于退市的标准不够严格,并且程序冗长,导致市场上常常存在着一些该退不退或者退而不出的问题公司。为解决这一难题,在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下,证监会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两项政策(2012)和《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2014)。于2014年10月17日发布的新退市制度,号称“史上最严退市制度”。在这一制度下,2015年上市公司掀起了一股退市热潮。面对如此形势,ST公司命运堪忧,业绩不理想的非ST公司也如临大敌,ST公司如何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以及业绩不理想的非ST公司采取何种措施规避被ST的风险这一问题值得探究。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之间首次被特别处理的68家ST公司和同时期同行业同规模并且在T-2年ROE小于3%的68家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同时引入股权特征和内部控制质量方面的相关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了一个针对业绩不理想公司预测其被ST风险水平的预警模型。此模型对建模样本的回判准确率达到83.93%,对检验样本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7.50%。分析本文实证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短期指标的先兆性与敏感性比较强;(2)越接近预测年度,二者之间表现出差异的指标越多,模型预测的准确度越高;(3)依次加入股权特征指标和内部控制质量指标有助于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证明股权特征指标和内部控制质量指标对业绩不理想的公司预测其被ST的风险水平有一定的贡献;(4)内部控制指数和实际控制人属性在模型中的系数为负,表示与公司被ST的概率负相关,分别证明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降低企业被ST的风险以及在面临被ST的风险时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机构的公司更有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被特别处理的概率有弱的正相关关系,支持大股东掏空理论,认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有可能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为业绩不理想公司提供规避进入ST板块的风险的建议;二是运用预警模型有助于增强对业绩不理想公司是否将进入ST板块的预判能力,为投资者正确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