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获取信息习惯的变化,人们更多的使用在线数据资源,上网阅读很有可能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图书馆的传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获取信息习惯的变化,人们更多的使用在线数据资源,上网阅读很有可能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图书馆的传统价值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物理环境的意义不重要。图书馆有着其它网络资源所不可取代的特异性。在吸取国外大学图书馆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现实情况,通过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空间——信息共享区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来拓展大学图书馆功能空间,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关注。
信息共享区Information Commons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外大学图书馆最主流的学习空间。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仅在港台地区和上海北京地区的10余个大学图书馆有实践的例子。本文在分析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它的定义、特征、载体、学习行为、空间构建、服务管理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来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文的结构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进行电子信息载体特色研究。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和分析国外IC的相关理论并介绍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在对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欧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区进行案例研究,案例研究选取的对象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第三部分对上海和香港的大学图书馆电子化信息阅览空间,包括已有IC发展的大学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对大学图书馆新型学习空间信息共享区IC的设计原则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理想形态的IC建设构架。
其他文献
空间是事物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在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空间本身却往往被忽略,认为空间形态和模式仅仅是社会、经济等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投影,空间失去了主体性。这样造
高架道路桥下空间中大量出现的违章占用现象屡禁不止,“生生不息”,除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市政管理力度的不足与混乱、占用者对于经济利润的追求外,我们是否可以从城市空间
中国高等教育校园规划建设也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发展变化的。随着教育的越来越普及,入学人数增多,各大高校相继更新老校区、购置土地扩建新校区等方式扩大招生
天然降雨后,在自然气候要素: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综合作用下,构成城市表面的建筑及环境铺装多孔材料中的水分会逐渐迁移至材料层的表面,以水分蒸发的方式形成对周围环境
本论文主要探讨轻钢结构住宅在中国农村的初期现况与未来发展可能性,并通过“北新房屋”与“第三建筑工作室”两套全然不同的轻钢构住宅系统进行说明与比较,其章节分为三个阶段
和谐理念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也必将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当代地域建筑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对全球化表现出抵抗的姿态和批判的精神,但它却以
归纳总结生念学中与空间相关的理论,提炼出对于区域景观规划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知识,结合具体的规划实例,进行应用研究,以期达到从复杂的相关学科中精简出区域规划可以借的理论,理清
中庭空间在酒店的设计中应用频繁,故对酒店中庭的研究,对于酒店设计无疑是一种有益补充。论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第一,目前尚未有对于中庭的明确定义,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中户外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论文通过对北京市居住区中,五个随机性的居住区户
随着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大兴建设,其载体高铁客运站的建设工程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高铁站前广场作为高铁客运站与城市交通的过渡空间,是高速铁路、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