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典型范畴理论、构式语法以及转喻隐喻和认知框架的理论分析了五种主要的汉语非典型VO构式的语义和句法特征,并讨论了这些构式形成和被理解的认知理据,以求从认知的视角对汉语非典型VO构式的特点、生成机制和识解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阐释。 根据典型范畴理论,语言结构也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我们认为,汉语典型VO构式的主要特征包括:其一,V和O具备典型的及物关系。在典型的及物性事件中,V所代表的动作是瞬间的(telic),有意志的(volitional),真实的(real),包含施事(agent)和受事(patient)两个参与者。其二,O因为施事的动作或行为而发生状态或位置的变化。其三,V是事件中的动作本身,0是受事。非典型VO则不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结合认知理论,我们分析和讨论了VO构式的形成和理解的理据,我们发现大部分非典型VO结构都是转喻和隐喻机制作用的结果,认知框架(cognitive frame)的概念和认知原则(principles of economy and of prominence)也为阐释这些结构的生成和识解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有关文献对汉语非典型VO的研究成果,简要提出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运用典型范畴理论界定汉语非典型VO构式。并讨论及物结构的语义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五种主要的汉语非典型VO构式的语义和句法特征,并从及物性关系等认知语义、句法角度来探讨该构式的特点和生成理据。 第四部分结合转喻和隐喻识解、认知原则、认知框架和认知语法等理论或概念分析和阐释汉语非典型VO构式的生成和识解理据。 第五部分着重讨论汉语‘Vi+O’构式,结合常规关系和概念整合的理论剖析其形成机制。 第六部分总结了各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提出此次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