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重新走向国际社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两个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伟人。他们属于同一思想体系,但又各领风骚于不同时期。本文就其国际战略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及方法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们一个主要是适应“战争与革命”的需要,一个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在中国重新走向国际社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先后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国外交实践的灵魂。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了世界和平,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都作过分析,并提出了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论断。这一观点的提出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可以说,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他们都是和平外交战略的大师,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争取中国的和平环境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由于两人所处时代不同,有些认识也不尽一致。由于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对世界和平形成的威胁,以及中国当时所处的险恶的国际环境,使得六十年代后毛泽东逐渐产生战争不可避免的想法,以至一度提出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等过急要求,把备战作为当时国内的主要任务,并相应地突出了“世界革命”论,对世界革命形势作出了乐观的估计,希望通过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延缓战争的爆发,或通过革命来制止战争,通过革命来获得和平。这些反映出毛泽东既反对战争,又不惧怕战争的国际战略家的胸怀,打上了“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特征的烙印。到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苏联霸权主义恶性发展,挫伤了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历史性胜利,彻底摧毁了殖民体系:新独立的国家面临发展经济、巩固独立的新使命;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全球霸权加剧;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所有这一切促使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邓小平对当今时代基本特征的深刻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为我国的国内、国际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第二部分对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由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想属于同一思想体系,因此在总体特征上表现一致,遵循了相同的外交原则,这就是,第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从争取和平环境、服务于现代化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摆在了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位置,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第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三,坚持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加强和第三世界团结与合作的思想,把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并丰富了它的内涵。不仅如此,邓小平还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比如他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还可以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关系的主张,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有了更强大和持久的生命力;他对反对霸权主义的考虑推动中国外交战略进一步向独立自主方向发展;他提出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反霸,但是“永不当头”。另外,在具体内容上,由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改变,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比如从“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从“一边倒”到不结盟;从向外国学习到对外开放。其中,“三个世界”理论是由“中间地带”理论和“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发展而来,从“一边倒”到不结盟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两条线”战略和“一条线”战略两个阶段,而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的向外国学习思想作出了创造性发展,以更开阔的视野,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决策。这些变化都反映出两位伟人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因时而变的战略家眼光。 本文第三部分探讨了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方法论的异同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两位伟人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这就是,第一,坚持唯物主义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说,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之中的一条主线,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总的指导思想;第二,坚持辩证法原则,利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国际格局,这就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新中国外交战略的走向就是他们根据中国和世界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决定的;第三,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各个击破,在国际战略中贯彻统一战线原则,因为国际政治中只要存在着需要我们加以反对的东西,统一战线的思想就总是适用的。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