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对于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建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雪作为冬日里的精灵,因其特殊的自然性成为诗人经常用来吟咏抒情的意象之一。唐人在秉承前代诗歌中雪意象的特点的同时,继续发展雪意象的审美内涵、情感意蕴以及艺术手法等内容。论文第一章首先是对唐代以前诗歌中雪意象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诗歌中的雪意象最早出现于《诗经》中,并且已出现情景结合的艺术特征,如《诗经·采薇》。但此时的雪意象是作为情感抒发的背景烘托,还未从诗歌整体中独立。所以,先秦两汉时期为其萌芽阶段。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咏雪诗的出现表明雪意象已成为诗歌的主角而不再仅是“背景”。因此,这一时期为诗中雪意象的新变期。其次,概述唐代诗歌中雪意象的发展状况。对于唐代诗歌中的雪意象,因它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皆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整体上按时间前后来论述雪意象的发展,并且对诗歌中的雪意象进行数量统计,以探究雪意象在唐代诗歌中的分布情况。本文从第二章开始具体论述雪意象在唐诗中的发展状况。初唐诗中,雪意象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倾向:一是继承前人“彩丽竞繁”诗风的应制诗,二是提倡“兴寄立意”诗风的边塞诗。诗人在应制诗中咏赞雪的外观美和祥瑞意,用语华丽,多数有歌功颂德的目的;在边塞诗中写边关之地的寒雪,突出诗人报国之心的坚定与战争的艰辛,为盛唐边塞诗中的雪意象发展开先声。据此,初唐应是诗中雪意象力求新变的时期。盛唐时期,诗人寄寓雪意象中的情感意蕴显示着更多的社会变迁的影像。盛唐前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诗人多怀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一时期的诗歌中,不同地域的雪意象具有各自的特征:边塞之雪的严寒与壮阔、中原之雪的祥瑞与迷茫。其中都表达着诗人的爱国热情。盛唐后期,受安史之乱的影响,面对百姓的流离失所、社会的动荡不安,杜甫等人借助雪意象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据此,盛唐应是诗中雪意象发展的高潮时期。中唐时期,诗中雪意象的发展亦按时间顺序分两节论述,分别是大历时期和中唐后期。在过渡阶段的大历时期,诗歌中的雪意象寄寓着大历诗人的愁苦与孤寂,体现着诗人对时代变化的深切感受。另外,这一时期,诗歌中的雪意象与其他意象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为深刻。中唐后期,诗人们塑造两种不同的雪意象表达两种不同的情感倾向,即美好的希望与激烈的讽刺。这种塑造的方式也透露出中唐诗人的革新精神,即引排律、用赋法扩大雪意象诗的内容,并且诗中用语新奇,想象大胆,构思奇特。据此,中唐时期应是诗中雪意象发展的成熟期。晚唐时期,诗中雪意象的情感意蕴以感伤、愁苦为主。其原因一方面与中晚唐时期盛行的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风有关,另一方面与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士人的心态有关。因而,雪意象成为晚唐诗人“诉苦”的媒介之一。这一时期,诗人对雪意象的描写手法也有了发展,将之前占主要地位的直接描写转变为间接描写,使雪意象的表达效果更加深刻。而艺术风格方面,晚唐雪意象诗则以清丽感伤为主。据此,晚唐应是诗中雪意象发展的稳定期。结语部分概述雪意象在唐前以及唐代各个时期诗歌中的发展特点。雪意象在唐代诗人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并且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唐人丰富了诗歌中雪意象的情感意蕴、表现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使得雪意象成为诗歌意象群中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