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三十多年来,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著增强,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已成为我国公路建设的主体。但是,公路的建设从勘测阶段开始就会对其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交付运营后,随着沿线地区的人流和物质流强度的增加,已产生多方面复杂的生态学效应,影响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路域生态环境很早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开始致力于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植被是环境的重要组成因子之一,能很好的反映区域生态环境。但在以往的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中,针对路域植被环境评价的指标大多停留在片面的简单描述上,于植被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的针对性不强,加上评价路域范围狭小以及评价大多停留在单时相静态的基础上等问题,说明我国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路域植被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和防治的总体水平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本文以G4京港澳高速长潭段两侧1000米范围为试验路域,根据植被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划分,在京港澳高速长潭段路域运营期的ETM遥感影像上采集各等级样本点,并结合同时期的ETM遥感影像和ASTER高程数据提取各遥感因子及地形因子,作为建模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路域植被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验证;另外,在静态评价的基础上,提取了路域1989年、1996年及2003年的多时相植被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进行多时相变化特征分析,从而对建设前、建设中以及运营期三个不同时期的京港澳高速长潭段路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评价。所建模型的精度分析经过直观的目视角度和通过误差矩阵计算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的客观角度来进行。结果表明:其反映的植被、水热、土壤及地形因子的影响情况与路域植被生态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总体精度为90.91%,Kappa系数为87.81%,符合国际惯例所规定的“某分类图的总体精度值高于最低允许的80%,Kappa系数值高于最低允许的70%”这一要求;另外,通过其变化的动态信息提取和分析,得出影响长潭段路域植被生态环境变化的因素可归纳为由于公路建设运营后所带来的沿线社会系统压力和自然环境因素两个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