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医肺康复治疗对肾不纳气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康复的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肾不纳气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20例、B组(西医康复组)20例、C组(中医康复组)20例。A组仅用指南推荐的稳定期常规治疗方案,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自行车锻炼,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和穴位注射、松静内养功锻炼及口服止喘颗粒剂。每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后9个月及12个月患者体重指数BMI、肺功能、呼吸困难指数、6min步行距离、6min步行心率、6min步行血氧饱和度、慢阻肺生存质量问卷评分、一年内急性发作次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体重指数的组内比较,中医康复组、西医康复组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9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康复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后9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中医康复组、西医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肺功能:FEV1实测值组内比较,中医康复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医康复组治疗前与治疗后9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12个月中医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FEV1实测值/预计值组内比较,中医康复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医康复组治疗前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中医康复组与对照组、西医康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VC实际值、FVC实际值/预计值组内比较,中医康复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C实际值/预计值组间比较,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与中医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实测值、FEV1/FVC实际值/预计值组内比较,中医康复组治疗前与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医康复组治疗前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因基线有差异,故无法比较。③呼吸指数的组内比较,中医康复组、西医康复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中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治疗后12个月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④6min步行试验距离、心率的组内比较,中医、西医康复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后9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min步行试验心率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中医、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min步行试验血氧饱和度的组内比较,三组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后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中医、西医康复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⑤慢阻肺生存质量问卷评分的组内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9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中医、西医康复组与对照组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⑥中医康复组和对照组比较,一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减少,西医康复组和对照组、中医康复组和西医康复组无差异。
结论: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治疗均能升高稳定期肾不纳气型COPD患者的体重指数,改善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中医康复尤其在提高稳定期肾不纳气型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康复,中医康复较西医康复在减少稳定期患者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疗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