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在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这种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众所周知,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就像是农民生存的根。在失去土地之后,为了维持生计,许多农民选择重新择业,而由于种种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失地农民在就业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而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又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助。本文正是抓住这样的主线,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失地农民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引发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首先指出快速城市化是导致失地农民数量骤然增加的重要原因,并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状况进行描述。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附着在土地上的各项权益,其中包括一笔可观的家庭财富、基本生活保障权益、生存发展的权益以及作为农民的生活方式。而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所应享受到的权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产权的模糊、补偿标准过低、补偿分配的不规范等等导致了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失地农民选择就业的方式来增加收入、维持家庭的开支。其次,通过在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和通州区的9个存在征地现象村子的入户调查进一步了解到,北京郊区的失地农民大多数是以出租房屋为生,虽然就业意愿比较的强烈但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以及政府就业培训工作不到位,使很多失地农民处于失业状态。通过深入分析,本文总结出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三个主要原因: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个体不匹配。其中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非农就业限制。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个体不匹配主要表现在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结构性失业,部分失地农民在就业动力、适应性和对工作定位方面也存在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策略。短期策略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探索多种就业形式,鼓励灵活就业的发展,并且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长期策略主要包括在经济推动和政策保障的基础上,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且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素质,完成自身角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