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Ⅰ)-巯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光物理性质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ms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I)配合物因其新奇多样的结构,丰富独特的光物理与光化学性质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而具有光致发光性质的Cu(I)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也一直是配位化学活跃的研究领域。巯基既具有良好的提供σ电子的能力,又具有成键方式和结构的多样性,使得铜(I)巯基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中设计并合成出双核Cu(I)巯基配合物[Cu<,2>(dppm)<,2>(CH<,3>CN)<,2>(SC<,6>H<,4>CH<,3>-4)](PF<,6>)(1),和以四个 Cu(I)和二个 Ag(I)为中心原子的六杂核巯基配合物[Cu<,4>Ag<,2>(dppm)<,4>(8C<,6>H<,4>CH<,3>-4)<,4>](PF<,6>)><,2>(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测定,确定和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并依据它们的电子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激发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质以及光物理过程。主要结果如下: 1、1 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中心离子Cu(I)通过dppm作桥联形成了Cu<,2>P<,4>C<,2>八员环结构,中心铜原子为扭曲的四面体构型。配合物1中铜与铜间的距离为3.123 A,大于其范德华半径(2.8 A)。该配合物在370 nm-390 nm的低能吸收归属为巯基→铜(I)的电荷转移跃迁。固态1在室温下具有双重发射458 nnq及616 nm,前者来自于巯基的激发态,后者来自于巯基→铜(I)电荷转移的激发态,同时伴有铜中心(ds/dp)电荷转移激发态。 2、2的晶体结构表明其每个Cu的配位环境是二个S及一个P配位,Ag的配位环境为二个P原子及二个S原子,形成了扭曲的四面体结构,四个S原子与六个金属原子形成了四个六员环,构成了类似于金刚烷结构的构型。其Cu···Cu、Ag···Ag、Cu···Ag之间的距离为3.262 A-4.205 A、6.697 A、3.241 A-4.656 A,大于其相应的范德华半径。说明金属中心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柔性测量臂由于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优点,在逆向工程及工业现场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国外,该产品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价格十分的昂贵。因此,柔性
期刊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
急剧增多的水泥基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对其再生资源化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针对目前水泥基固体废弃物局限于简单填埋
学位
铬渣(COPR)产生的六价铬污染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害人体健康。本研究以零价纳米铁为还原剂,对铬渣进行了还原解毒研究,分析了还原的各个条件对解毒效果的影响。综合多种分析
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电子文档具有如何管理好、使用好这些水利工程电子档案,是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灌区水利工
近年来石笋一些年层中的微量元素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为研究过去地球气候的季节性变换提供可能性而倍受关注。磷作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其生物利用性直接影响地球表层动植物的生
多硫化物以其优异的还原特性,在六价铬(Cr(Ⅵ))还原固定化修复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多硫化物能够在土壤地下水体系中保持长久的还原能力,其原因可能与地下环境中广泛存
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将可能引起金融市场资产价值贬值,对整个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将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金融市场风险的分析就变得十分重要。 Once the financial risk occ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