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会计稳健性原则都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热点之一。会计稳健性存在已有500多年,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各国会计准则中广泛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后,对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才真正开始。尽管如此,相比会计领域的其他问题而言,国内外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并且研究的领域也比较集中。在国外,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系统研究至今只有十几年,这与会计稳健性几百年的存在历史完全不相称;而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更不全面。至今为止,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研究,如检验稳健性是否存在的角度、高管持股对稳健性影响的角度、产权性质对稳健性影响的角度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债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债务约束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债务期限结构与会计稳健性的理论研究入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探究,发现随着上市公司的债务比例与债务期限结构(本文指银行借款)的不同,债权人对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不同,由此引出本文的研究角度与研究内容。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银行负债的比例和不同期限的银行负债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05年至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扩展后的Basu(1997)模型,对样本公司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将样本公司按借款比例高低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样本组的BASU值后,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银行债务与会计稳健性成正比,并且银行借款比例越高,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越稳健;二是短期借款与会计稳健性成正比,且比例越高的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越稳健;三是长期借款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且长期借款比例低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要强于比例高的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最后,本文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希望我国在加强对于债权人等的保护、法律实施环境以及银行与企业的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得以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