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莲荷文化历史悠久,从先秦时期开始,由于其具有的实用价值和先民对图腾的崇拜,与民众的生活发生紧密的联系。莲荷意象在《诗经》和《楚辞》中开始形成,经过历代的发展,逐渐成为文学中重要的花卉意象。纵观其发展脉络,在唐代的发展颇为瞩目,在象征内涵、审美内涵等方面发生演变,且影响了后世的莲荷诗歌创作。本文以《全唐诗》中一千九百一十二首莲荷诗作为研究内容,重点探讨唐代莲荷意象与唐前朝代相比的不同之处,以及莲荷意象在唐朝内的演变,同时探究发生演变的原因。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现状和选题动机。通过整理,将目前关于莲荷意象的研究成果分为四个部分,即关于原始生殖崇拜、文学中的象征内涵、采莲题材、以及从大的文化背景下对莲荷意象的探讨。唐朝作为莲荷诗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关于研究唐代莲荷意象的成果薄弱,对唐诗中莲荷意象的演变关注较少,且不成体系。因此,本文采用整理列表的方法,系统梳理莲荷意象演变的具体表现。
第二部分是唐前莲荷诗作概述,主要包括先秦莲荷诗作和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莲荷诗作。先秦时期的莲荷《诗经》原型和莲荷《楚辞》原型为后世莲荷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分析莲荷《诗经》时简要探讨了莲荷与生殖崇拜的关系,此后的莲荷文学都是在这两个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演变的。秦汉时期出现采莲诗,标志着采莲文学的初步发展,南北朝时期的采莲诗作在秦汉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但此时的采莲诗作发生了四点转变,即更加注重以莲荷之优美来形容女子;关于象征男女爱情的表述更为直接;文学中采莲的性质发生转变,即农事活动的淡化,开始具有审美倾向;采莲主体的转变,采莲女子身份由民女转变为宫女、美女,带有宫体诗艳情的色彩。
第三部分是唐朝莲荷诗作的演变,是文章的主体内容。这个部分从唐代莲荷意象象征内涵的演变、莲荷诗作审美内涵的转变和佛教莲荷内涵的演变三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关于莲荷意象内涵方面,一是唐代莲荷诗作中采莲女子的身份进行了回归,由南北朝时期的宫女、美女转为民女,抛除了宫体诗的色彩,又开始显露出民间本色,带有民间劳作气息。二是在白居易、皮日休等诗人的发展下,唐朝出现白莲诗作,并丰富了白莲的人格象征内涵。关于莲荷审美内涵的转变方面,唐朝莲荷诗作由南北朝时期的绮丽之风转为清丽之美,由明快之气转为衰败之感。关于佛教莲荷内涵方面,唐朝佛教兴盛,禅宗又有大乘和小乘之说,唐朝中期以后,由于南宗禅的影响日益深广,与佛教有关的莲荷意象在清净发生途径上由“离”转为“即”。
第四部分是唐代莲荷意象的演变对宋代诗词的影响。由于宋代经济发展迅猛,中央集权高度集中,愈加公平的科举制度,以及朝廷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宋代文学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宋代的莲荷创作也达到鼎盛时期。宋代关于采莲诗歌创作中女子的身份、白莲的象征内涵以及对枯荷的关注,都体现了宋代对唐代的继承。唐朝时期对于佛教莲荷,诗人更加关注莲荷清净的发生途径,而到宋代,诗人开始关注莲荷清净的原因,对莲荷有了本体性的思考,是对唐朝莲荷诗作的发展。
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现状和选题动机。通过整理,将目前关于莲荷意象的研究成果分为四个部分,即关于原始生殖崇拜、文学中的象征内涵、采莲题材、以及从大的文化背景下对莲荷意象的探讨。唐朝作为莲荷诗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关于研究唐代莲荷意象的成果薄弱,对唐诗中莲荷意象的演变关注较少,且不成体系。因此,本文采用整理列表的方法,系统梳理莲荷意象演变的具体表现。
第二部分是唐前莲荷诗作概述,主要包括先秦莲荷诗作和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莲荷诗作。先秦时期的莲荷《诗经》原型和莲荷《楚辞》原型为后世莲荷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分析莲荷《诗经》时简要探讨了莲荷与生殖崇拜的关系,此后的莲荷文学都是在这两个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演变的。秦汉时期出现采莲诗,标志着采莲文学的初步发展,南北朝时期的采莲诗作在秦汉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但此时的采莲诗作发生了四点转变,即更加注重以莲荷之优美来形容女子;关于象征男女爱情的表述更为直接;文学中采莲的性质发生转变,即农事活动的淡化,开始具有审美倾向;采莲主体的转变,采莲女子身份由民女转变为宫女、美女,带有宫体诗艳情的色彩。
第三部分是唐朝莲荷诗作的演变,是文章的主体内容。这个部分从唐代莲荷意象象征内涵的演变、莲荷诗作审美内涵的转变和佛教莲荷内涵的演变三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关于莲荷意象内涵方面,一是唐代莲荷诗作中采莲女子的身份进行了回归,由南北朝时期的宫女、美女转为民女,抛除了宫体诗的色彩,又开始显露出民间本色,带有民间劳作气息。二是在白居易、皮日休等诗人的发展下,唐朝出现白莲诗作,并丰富了白莲的人格象征内涵。关于莲荷审美内涵的转变方面,唐朝莲荷诗作由南北朝时期的绮丽之风转为清丽之美,由明快之气转为衰败之感。关于佛教莲荷内涵方面,唐朝佛教兴盛,禅宗又有大乘和小乘之说,唐朝中期以后,由于南宗禅的影响日益深广,与佛教有关的莲荷意象在清净发生途径上由“离”转为“即”。
第四部分是唐代莲荷意象的演变对宋代诗词的影响。由于宋代经济发展迅猛,中央集权高度集中,愈加公平的科举制度,以及朝廷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宋代文学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宋代的莲荷创作也达到鼎盛时期。宋代关于采莲诗歌创作中女子的身份、白莲的象征内涵以及对枯荷的关注,都体现了宋代对唐代的继承。唐朝时期对于佛教莲荷,诗人更加关注莲荷清净的发生途径,而到宋代,诗人开始关注莲荷清净的原因,对莲荷有了本体性的思考,是对唐朝莲荷诗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