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TiO2纳米管阵列、杂化BiVO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都是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希望在能源再生的同时,也能够对环境保护有益。自光解水现象第一次被研究者发现以来,各种光催化剂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光还原C02、光解水制氢、光降解污染物等多个领域,并且由于其绿色、可持续的优点,已经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光催化现象的探索已经从利用紫外光源发展到太阳能领域,为了更好的利用太阳光,就需要开发合适的窄带隙光催化剂材料。TiO2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之一,其无毒、廉价、化学稳定性好的优点使其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青睐,但其较宽的带隙(3.2 eV)和高的电荷复合概率严重地限制了其用于可见光催化领域。因此,研究者开始尝试多种修饰手段来改善材料性质,克服应用瓶颈。窄带隙半导体耦合和元素掺杂是常用的手段,目的是增强Ti02光吸收,促进电荷分离,从而提升其可见光催化活性。此外,TiO2纳米管阵列(TNA)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短的电荷迁移路径以及固定化的形貌,因而常常用做催化剂基底材料。光催化剂材料的宏观结构同样对其性能有影响,在近些年,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于匹配光催化剂宏观结构的反应器研究,这也成为光催化研究的侧重点之一。另一方面,对于光还原C02反应来说,C02还原反应与H20氧化过程往往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获得较高产率。BiV04(2.4V vs.NHE)同TiO2(2.9 V vs.NHE)一样,其价带能级较正,故有利于H2O的氧化。然而,BiVO4却有更宽的可见光响应范围,故常作为光解水制氧催化剂。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其导带能级较正,不利于还原C02反应。为了调控其能级结构,研究者常常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掺杂的手段使修饰后的BiVO4杂化材料具有更高的光还原CO2活性。本论文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光催化剂,一种是改性Ti02纳米管阵列系列;另一种是金属、非金属共掺杂BiVO4系列。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光致发光光谱(PL)、光电化学测试(PEC)等手段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表征。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光催化抗菌及光还原CO2的效率来评价这些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两步阳极氧化法TNA和Cu20/石墨烯(G)/TNA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首先,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了TNA,通过相应的表征和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并与一步法TNA进行对比,证实了二次氧化能够使所得纳米管结构更加规整、管径更均匀,并一定程度上增强材料的光电响应;且在二次氧化电位为60 V,所得TNA具有相对最好的光催化活性。其次,以两步法TNA为基底,通过电化学法将G、Cu2O依次沉积在其表面得到Cu2O/G/TNA三元复合光催化剂,UV-vis DRS分析结果表明该三元材料的可见光吸收性能有很大提升,禁带宽度被窄化至2.18 eV; PL分析证明三元材料具有更强的电荷分离特性,并通过PEC测试同样证实了这两点,三元材料的光电流密度在+0.5 V vs. NHE下达到300μA/cm2,约为纯TNA的10倍,显示出了很好的光催化潜力。最后,将所制备的TNA样品用于可见光(λ>400m)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证实三元材料相比于纯TNA,其亚甲基蓝降解率在180 min内从47%提升至85%,且在4次连续循环实验中保持不变;在8W节能灯照射下光催化大肠杆菌的抗菌实验中,三元材料在30 min内的抑菌率就可达99.7%,而纯TNA在60 min后才达到70%,且三元材料在10次重复实验后仍保持了88%的抗菌活性;在可见光(λ>400 nnm)催化还原C02的研究中,三元复合光催化剂通过与H型双室反应器相配合,在6h内合成了275μmol/cm2的唯一液相还原产物——甲醇,约为纯TNA的10倍左右,显现出很好的光还原C02活性,且在连续10次重复实验中保持了其甲醇产率的82%,而Cu2O/TNA材料在同样条件实验后甲醇产率衰减到43%。综上所述,通过对所制备样品的表征测试可知,三元材料光催化性能增强的原因,一方面,由于Cu20的存在使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增强,能够产生更多光电子-空穴对用于氧化还原反应;另一方面,G的加入能有效促进光电子及时地从Cu20内部导出,促进了电荷分离,且抑制了其对Cu20的光腐蚀作用。对于CO2光还原研究来说,H型双室反应器与三元材料结构协同匹配作用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不同反应池内发生,从而减少产物逆反应。2、N、Fe共掺杂BiVO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Fe共掺杂BiVO4 (BVO)纳米颗粒,通过SEM分析证明Fe的掺杂量会使纳米颗粒减小,并趋向于均匀分布;UV-vis DRS分析说明N掺杂能减小BVO的带隙,而Fe掺杂也会窄化其带隙。由XPS分析结果可知,Fe元素主要以Fe3+形式代替Bi3+发生取代掺杂,增加的附加能级能够窄化带隙;并结合PL和PEC测试结果可证明,掺杂的Fe元素能作为电荷的捕获中心,促进其分离,减少再复合发生;Fe3+与Fe2+间的可逆转换有助于电子从体相传递至表相,并参与还原反应。但Fe的掺杂量存在最佳值1%,过多的Fe会使其成为电荷复合中心反而不利于光电转换。为了验证该BVO杂化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将其应用于可见光(λ>400 nm)降解亚甲基蓝及催化还原C02的实验研究,光降解实验的结果证明1%Fe掺杂量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最好,在180 mmin后达到90%,且降解条件如催化剂用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及溶液pH值等,都会对最终降解率有影响。在光还原CO2实验中,1%Fe掺杂量同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强其催化能力,在4h还原实验内主要还原产物甲醇产率为21.8 μmol/g·h,约为N-BVO的2.4倍,纯BVO的3.89倍,并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此外,所进行的自由基捕获剂测试能够用于检测光还原反应过程的中间体物种,从而为推导其反应机理提供数据支持。综上所述,N、Fe共掺杂BiVO4材料能够通过N元素的加入使价带能级向负向移动,窄化其光吸收特性;而Fe掺杂使杂化材料的导带能级降低,也能够使杂化BVO材料带隙进一步缩小;尽管其导带能级比较接近于C02还原反应电位,但由于C02在溶液中可能以C032-或HC03-形式参与反应,其转化CH3OH的电极电位远低于导带能级,因而杂化材料在热力学上仍具有引发还原反应的能力。另外,Fe元素以Fe3+形式存在,形成了电荷俘获中心,增强电子与空穴的分离,从而使杂化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风险企业发展一般要经过种子期、创立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每个时期的风险和财务特征是完全不同的;风险企业筹资要根据其财务特征采取分段筹资的策略.
针对矿山现有的地质信息数据等,建立了以利用Surpac软件的三维地表模型、矿体模型及地质数据库,对矿山资源储量进行计算。基于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建立某铅锌矿地表模型、钻孔
本文从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出发,就教育事业系统如何深化改革逐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有效的问题是那些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问题应该设计成学习者的认知挑战,以引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他们获取知识、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和高
阶段空场连续崩落采矿法是一种组合采矿方法,兼有空场采矿法矿房回采的低贫化、高效率、低成本和崩落采矿法低损失、无后续矿柱和采空区处理的特点,阳岔河铁矿的应用实践证明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发展也随着前进,智能化成为了机电制造的重要趋势。现今很多企业开始广泛地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制造当中,这一技术的使用真正达到了智能化、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