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广西具有气候代表性的32个站点1961~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引入季节无雨日作为划分干旱的标准,采用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广西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用NCEP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等,采用小波分析、带通滤波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春、夏两个季节的干旱成因进行初步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果。
就气候平均状况而言,在四个季节里面,广西冬季的无雨同最多,其次是秋季、春季,夏季的无雨日最少。从时间变化看,广西春、夏季无雨日的趋势变化不明显,主要以年际、年代际变化为主,秋、冬季的无雨日则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在趋势变化的基础上叠加着明显的年际变化。从空间分布看,广西各季节干旱以全区一致性型为主要空间分布型。广西夏、秋季发生干旱的频数较其他季节高。
在春旱年,大气环流异常具有如下特征:广西上空对流层低层出现偏南-西南气流距平强辐散异常,伴随有明显的水汽通量辐散异常,同时东亚大槽偏弱,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中纬度大陆高压减弱,中高纬环流平直,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华南。广西春旱年前冬阿留申低压明显增强,大陆高压也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当前冬印缅槽偏弱时,广西春季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
在夏早年,大气环流异常具有如下特征:亚洲热带西南季风偏弱,广西上空有明显的水汽通量辐散异常,中高纬地区500hPa槽脊较深,低纬地区的气流趋于平直,印缅槽变浅,副高加强西伸。广西夏早年春季副高偏弱,阿留申低压偏弱;当春季东亚大槽偏弱时,广西夏季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较大。
对广西2003年夏旱和2004年春旱的个例分析表明,大气环流的季节内振荡与干旱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2004年广西春旱是大气环流10~30天和40~80天季内尺度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10~30天的季内振荡的贡献最显著。2003年夏旱也与大气环流的10~20天和60~90天两种季节内尺度变化的共同作用有密切关系,其中10~20天的季内振荡的贡献最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