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一轮挑战。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更加明确,更加重视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猜想作为数学发现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调查表明,学生的猜想能力不是很强,因此有必要研究猜想如何与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采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了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以及如何将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途径。通过猜想和命题教学的文献综述可发现,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是可行且必要的,也符合命题教学的原则。猜想是对研究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类比,联想,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用猜想可以发现新的数学理论。数学教学中的命题是被证实的真命题,这些真命题也是人们通过猜想产生。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学习数学的知识,还应该学习数学的方法,因此在命题教学中注重猜想是必要的。研究猜想在命题教学的应用首先应该关注怎样将猜想应用命题教学,也就是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途径。本文根据命题教学的内容将猜想的途径分为通过直观,归纳,类比产生,从而实现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通过对数学教材中命题内容的文本分析研究得出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四个原则:一是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要求教师设置的情境是学生熟悉的,利于学生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二是问题性原则。教学中的猜想不是让学生乱猜,通过设置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想。三是在再创造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经历一个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重要的思想。四是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是指猜想在命题教学中的应用,应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应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根据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教学原则和途径,设计了正弦定理,梯形的面积公式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个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