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以A镇为例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c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是乡村振兴的基层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乡镇政府的职能发挥是否科学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的现实成效。在乡镇政府的职能中,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广、承担任务重,面对的问题也较为复杂,因此,聚焦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研究,找到适合基层实际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对完善中国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A镇为个案,运用文献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个案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并借鉴国内相关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以期为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可行性优化思路。
  在当前的乡镇放管服改革、体制机构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过程中,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在提升,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基于A镇公共服务情况,归纳出当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仍然存在六个方面问题,包括:(1)公共服务意识淡漠;(2)公共服务需求发现能力匮乏;(3)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能力不足;(4)公共服务机制规范性差;(5)公共服务技术手段落后;(6)公共服务效能评估水平低等。其次,从五个维度分析造成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出现问题的原因:(1)理念——宗旨意识淡化;(2)干部——队伍相对弱化;(3)职能——交叉分割混乱;(4)资源——缺乏自主难以自立;(5)乡村——自治作用发挥有限。再次,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合基层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建设高素质服务型队伍;建立完善的乡镇公共服务体系;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治理体系;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其他文献
社区矫正是指让符合刑法规定相关条件的罪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社会志愿者、民间相关组织和有关社会团体的协助之下,在判决、裁定、决定规定的一定期限内,在相对开放的社区环境中,矫正罪犯的心理、行为恶习,从而敦促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区别于监狱监禁刑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来说,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均采用了这种相对开放式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着诸多优势,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如充分保障了人权,使罪犯与社会不至于割裂开来;同时缓解了各国监狱罪犯过多的管理压力并避免罪犯之间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有序推进,大量城市棚户区拆迁形成了新的城市社区类型:回迁社区。由于原有的社区共同体随着棚户区拆迁已经瓦解,而新的社区共同体还没有建立起来,使得回迁社区的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促进城市社区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回迁社区的共同体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本研究以J市一个回迁社区:BH社区作为对象,对回迁社区的治理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由棚户区改造形成的城市回迁社区面临着严重的治理困境,如房屋质量与配套设施相对较差;部分回迁居民仍保留着棚户区的生活习惯;回迁社区居民人口流动大,居民构成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新时代"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农民素质,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的关键,这就需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对乡村振兴背景下S省W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政府角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概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和各类要素的充分涌流,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日益艰巨,过去粗放无序的城市管理手段已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更加精细有效的城市管理方式成为城市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在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为了创造更加舒适宣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必须把城市精细化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以J市T区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J市T区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模式进行深入探究,总结J市T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在
信访是我国特有的民意诉求表达机制,信访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手段,基层信访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信访制度改革举措,聚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信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信息化、法治化,信访总体形势持续好转,但是大量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信访问题错综复杂,基层信访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前我国基层信访工
基层协商民主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实践载体。作为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协商民主是广大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民主协商的重要制度。许多地方在协商民主实践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制度安排,但是这些地方性的、分散的协商民主制度的实践经验急需总结和推广。
  论文以社区协商民主制度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在界定社区与社区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以及社区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涵和原则。通过分析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街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与亿万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连。近年来,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我国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供给、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短板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下,县域医疗共同体应运而生。如何更好发挥好县域医疗共同体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县域范围内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带动县域医疗水平共同提升,提升县域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以山东省日照市所辖县区为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给城乡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社区和农村作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微观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城乡流动人口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等。同时,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与利益分配格局,城市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传统农业生产关系不断瓦解,给城乡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压力。为了加强城乡社会治理机制创新,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维护农村和社区社会稳定,山东省响应国家号召,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为原则,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针对农村发展的长期战略,党力求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在保障农村稳定的制度环境下,进一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起着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实现。然而由于“乡村振兴”战略是新生事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始终面临重重阻碍,致使政府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激活,才能更好地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主要研究背景,结合政府在
首先,现阶段社会改革进入深水期,各类矛盾凸显,尤其是具有公安机关“安全阀”效用的基层公安机关信访部门首当其冲。基层公安机关信访部门能否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有着深远意义。其次,本文主要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方法,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治理理论对基层公安机关信访工作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归纳了基层公安机关信访工作的主要特点,深入探讨了当前基层公安机关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基层公安机关信访工作、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