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催化合成6,7-双甲氧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研究

来源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wj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氢异喹啉(Tetrahydroisoquinoline,THIQ)分子支架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通常可分为简单异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类,吗啡类等20余种,广泛存在于天然生物碱和合成类似物中,并表现出优异的生物活性及药用价值,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抗菌活性,抗心律失常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中一些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如黄连素(盐酸小檗碱)及治疗膀胱活动过度症的索非那新等已被临床应用。目前合成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小分子催化,金属催化及动力学拆分。但是由于反应条件苛刻、金属配体昂贵、立体选择性差、对环境不友好以及光学纯度不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的应用。酶法催化亚胺底物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胺化合物,具有高效性、环境友好性、经济效率高等优点,已经获得学术界及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研究的亚胺还原酶(IRED)是一类NADPH依赖的能够将亚胺底物还原成手性胺的一类氧化还原酶,在合成环状手性胺效果明显,优于动力学拆分及去消旋化。然而C1-芳基取代的二氢异喹啉由于空间位阻较大,柔性差,使得利用亚胺还原酶进行不对称催化还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研究合成了五个文献已经报道的亚胺还原底物,基于前期构建的100个亚胺还原酶库进行了催化效率、酶活性、动力学数据及立体选择性的筛选,成功找到了可以催化还原空间位阻较大的环状亚胺底物的亚胺还原酶,经过分子对接模拟及蛋白序列分析,对活性口袋附近关键氨基酸进行突变,改造后的亚胺还原酶活性及立体选择性均优于野生菌株,为后续亚胺还原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成功将该酶库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合成大位阻的C1-芳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和更大位阻的6,7-双甲氧取代-C1-芳基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为合成这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提供了更为高效环保的策略。
其他文献
设计高效的有机金属磷光配合物对OLED的发光性能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方法计算了一系列过渡金属铂(Ⅱ)、铱(Ⅲ)的配合物。工作之初,我们探究了含有不同大小环的氮杂环卡宾(NHC)对铂(Ⅱ)配合物电子结构和磷光性能的影响,发现恰当的改变这些NHC配体的环大小可以调节发光颜色和改善其磷光过程(辐射和非辐射辐射速率常数)。随后,我们发现除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之一的氧化锌(ZnO)是Ⅱ-Ⅵ族直接宽带隙半导体,在光电学性质、抗辐照特性及能带结构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能,成为继SiC和GaN之后的研究热点。ZnO室温下禁带宽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具。结合教学实践,从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来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数学是学好其他学科的
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帷幕灌浆试验对设计参数进行了实地验证,从技术上论证了采用灌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总结了一套合理的施工工艺,选择了适宜的灌浆材料和最优的灌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