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是英语作为二语和外语教学得到全球性发展的世纪。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人们一直寻找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以图解决外语教学问题。”(Richard and Rodgers 2001).在二十世纪,外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然而所有的这些方法,包括八十年代最流行的“交际法”都未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主流的语言教学不再把“方法”视为决定语言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其原因在于“方法”忽视了人的学习和发展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忽视了实施语言的教学环境如文化、政治及课堂环境。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我国英语课程标准,采用了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角色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做了全新的界定,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标准〉〉要求:“教师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际境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观念,还需要了解自己的言行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以适当的语言引导、点拨和监控、反馈学习行为,可以使学生达到高一级的认知水平,而教师的这一作用就称作中介作用。与此同时,教育部重新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阐明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为真实的交际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世界意识。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中介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对初一到初三年级不同性别、不同英语成绩水平的学生及任课教师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及做法,以及中学生对中学英语教师中介作用的看法。调查的结果揭示:中学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实施教师中介作用的力度不够,中介作用的意识不强,在教学中最注重的仍是知识的传授。学生则期望英语教师能帮助他们树立有能力学好英语的信心,教会他们有效地进行学习的策略,同时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发展,这说明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与倾向,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帮助。教师的中介作用实施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本文作者,试图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创建自主学习的氛围,以任务为枢纽,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进而探讨建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学生知识的生成和建构,使学生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成为一名自尊,自信,独立,自主,成功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