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术麻醉效果观察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4g4354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使用利多卡因是否提高经阴道穿刺取卵术麻醉效果。
  方法: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丙泊酚1.5mg?kg-1。然后,利多卡因组(L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利多卡因1.5mg?kg-1,随后继续以4m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与利多卡因溶液体积相同),其他同L组。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疼痛评分(入恢复室即刻、15分钟、30分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满意度(离开恢复室时,采用VAS评分)。观察麻醉诱导前(T0)、手术操作前(T1)、手术开始(T2)以及入恢复室内15min(T3)和30min(T4)等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呼吸抑制(SpO2<90%)、心动过缓(HR<60次?min-1)、低血压(收缩压较基础值降低20%或收缩压<90mmHg)、呛咳体动等情况。
  结果:(1)两组患者丙泊酚诱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丙泊酚追加用量和使用总量、苏醒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均比C组低,满意度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等时间点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呛咳体动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丙泊酚复合使用利多卡因可以减少经阴道穿刺取卵术中丙泊酚用量及提高复苏质量。
其他文献
实验目的:通过浇铸法合成不同聚乳酸(PLA)含量的可溶性载药微针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及释放特性,采用眼表给药方式系统性评价可溶性微针在眼部的生物安全性、角膜穿透能力及眼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并观察其在兔眼真菌性角膜炎模型中的疗效,为眼科临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提供新型药物载体。  实验方法:本课题首先通过浇铸法合成0%PLA-HA、10%PLA-HA、30%PLA-HA的可溶性载药微针,采用扫描电镜(SE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描述和比较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眼的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血管密度(Vessel Density,VD)的纵向改变。  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属于前瞻性观察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2
目的:  探究硅油取出联合气液交换术对术后硅油残留及术后眼压的影响。术后采用B超检查联合图像处理软件对玻璃体腔硅油残留进行量化分析,并探究可能影响术后硅油残留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填充物状态下眼压的变化,为取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方法:  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腔硅油取出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有玻璃体视网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和全表面激光消融术(all surface laser ablation,ASLA)联合施行或不联合施行预防性角膜交联术(corneal cross-linking,CXL)后的术后角膜上皮重塑和屈光状态。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性的临
目的:  急性肾损伤(AKI)在ICU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目前已经有许多生物标记物被证实与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存在一定关系。根据临床观察,血清总钙(tCa)和离子钙(iCa)以及阴离子间隙(AG)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关联,针对ICU中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目前还没有报道过类似系统的研究。我们调取了MIMIC-Ⅲ数据库中的数据,试图去寻找入住ICU且伴有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血清tCa和iCa以及AG水
背景: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其他骨折。而围手术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改善手术患者胃肠功能,减轻疼痛刺激,缩短住院时间。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镇痛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该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共纳入48例择期行胸腰椎脊柱骨折切复内固定患者,试验分为对照组(A组)、低浓度利多卡因组(B组)和高浓度利多卡因组(C组)3组,每组16例。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  分析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其发病情况,为下一步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做到有效预防DVT,减少DVT的发生,及时发现DVT,做到有效恰当的治疗,改善DVT患者的预后。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背景和目的:  当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世界第五大致死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介入取栓治疗已逐渐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别是大血管卒中(LVO)的标准治疗方法,它相比于静脉溶栓能明显增加血管再通率和延长治疗时间窗。然而取栓术后发生脑出血转化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预防患者取栓术后脑出血转化成为研究重点,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收集患者入院时及术后72小时内的体温,分析体温升高是否与取栓术后患者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