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对黄酮的吸附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超大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β-环糊精为功能单体,甲苯-2,4-异戊氰酸酯(TDI)为交联剂,用甲醇回流除去模板分子的洗脱率87.08%衡量,模板分子摩尔数n槲皮素=0.2000mmol,模板:单体=1:3,交联剂摩尔数n TDI=5.40mmol,V致孔剂=11.0mL为制备印迹聚合物的最优配比。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2)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印迹聚合物微球。以桑色素为模板分子,β-环糊精为功能单体,TDI为交联剂,用甲基硅油形成微球,试验了硅油粘度与微球形貌粒径的关系,确定粘度1000#的硅油成型的印迹微球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更小的粒径及比表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解析了印迹微球的表面结构。 (3)制备了芦丁印迹聚合物。以芦丁为模板分子,含烯双键小分子为单体,用水作致孔剂,优化了模板与单体的配比,试验了致孔剂的用量。可在芦丁摩尔数 n模板=0.1000mmol,模板:单体=1:6,V交联剂=3.50mL,V致孔剂=7.0mL时,获得印迹穴最多的芦丁印迹聚合物。 (4)研究了几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行为。静态吸附实验表明: (a)在20%乙醇-水介质中,槲皮素印迹聚合物比非印迹聚合物有更高的吸附能力,槲皮素印迹聚合物的Scatchard分析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的最大理论吸附量Qmax=4.868 mg/g,离解常数Kd=61.013。 (b)桑色素印迹微球对Morin的平衡吸附量是非印迹微球的1.6倍,但是,该印迹微球无法分辨与Morin结构相似的槲皮素,两者分离因子α=1.0;不过,却能区分芦丁,对芦丁的分离因子α=2.916;而非印迹微球对芦丁的分离因子仅为α=1.442,表现出印迹微球对目标分子高的选择性。 (c)用烯键小分子作单体的芦丁印迹聚合物有水溶液中制备的优点,它的Scatchard分析结果是Qmax=3.962mg/g,Kd=15.049,也比非印迹聚合物有更高吸附能力。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讨论了功能单体对目标分子的识别机理。
其他文献
以PEG为分散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m,Yb:(GdLa)2O3陶瓷粉体。依据控制变量法,通过对一系列粉体样品的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陶瓷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煅烧温度为850℃;La3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高、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为石墨,其理论容量仅为370 mA h g-1,无法满足对锂离子电池日益增长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电极材料结构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CoFe_2O_4纳米纤维和纳米碳管,通过XRD、SEM、TEM和XPS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制备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