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帮助人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人口剧增、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资源污染及短缺、沙尘暴侵袭、雾霾污染严重、PM2.5严重超标、动植物濒危等等,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保护生态环境成为重中之重。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本文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思品课中的环境教育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课标、教材以及教学的分析,找出当前思品课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为我国思品教材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可行的建议,为解决环境问题贡献微薄之力。从宏观方面来说,也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环境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拟突破点。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以及安德森对此的修订版,并以修订版的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思品课标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课标内容,为后面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分析作理论铺垫。第三部分主要借助安德森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二维表,以苏教版为例,分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材对环境教育课标的解释程度。第四部分以教材为依据,选取了与环境主题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落实情况,以便比较课标、教材以及教学之间的一致性。根据前几部分的分析情况,第五部分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思品课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思品教材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让教材更适合学生学,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消化吸收,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保护环境。相较于以往学者们单纯地依据课标来研究教材或教学,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课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和教学都进行了分析,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思品教材的编写还是思品课教学的实际开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学理上为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和丰富,并能为中小学一线老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