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田园诗作品蔚为大观,形成文学史上田园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盛唐与中唐同处于这个高峰之中,但却是风格特点各有短长。中唐田园诗相对于盛唐来说作品数量多,参与创作的诗人多,诗歌风格多样化,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可谓盛中之盛。论文选题为“中唐田园诗新变及其原因探析”,试图以“新变”问题为切入点,用比较的方法剖析中唐田园诗较之盛唐田园诗的发展与变化,并进一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探究引起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这对于厘清中唐田园诗的价值与地位,深入了解田园诗发展的历史脉络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第一部分从题材内容的角度分析中堂唐田园诗的新变。一是中唐田园诗人的表现视野穿过北地望到南方,开始有意识的表现各个地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地域性色彩明显增强。二是劳作题材进一步丰富化。中唐田园诗人更多在自己的庄园别业里种花种草,种竹种瓜等,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寻求着心理的平衡与解脱。中唐田园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分别从春耕、播种等几个方面对劳动人民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表现。第二部分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分析中唐田园诗的新变。第一,篇章体制由传统的五古、五律为主拓展到自由的乐府民歌体式。这个时期的乐府田园诗一改传统乐府诗的纯客观表现手法,加入主管议论或评价,主观色彩大大加强。而且带有鲜明的民歌特色。第二,中唐田园诗偏重于写境而盛唐田园诗偏重于造境。中唐诗人目睹国家凋敝的现实,一改盛唐诗人的浪漫明净,开始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社会。第三部分从创作客体和创作主体的角度分别剖析中唐田园诗人的创作旨趣较之盛唐所发生的迥异其趣的变化。从创作客体来说,诗歌主题由盛唐的以表现“田园乐”为主旨发展到以表现“田园苦”为主。首先是生活贫困之苦;其次是赋税盘剥之重;再次是天灾战争之害。从创作主体来看,中唐田园诗人的心态由盛唐的以我观物、浪漫自得发展为以物观我、理性反思。中唐衰败的社会现实使诗人们开始了沉重的思索,既有对自身的自愧自省,也有对社会民生的理性反思。第四部分从政治、经济、文化几个方面探究中唐田园诗发生变化的深层原因。社会环境的突变是使诗歌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两税法的实行、藩镇割据、外扰之痛都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经济的凋敝使社会成员带有一种普遍的补偿心理;政局的急剧动荡使许多诗人难逃贬谪的命运。儒学的复兴、新乐府运动的倡起也是使田园诗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