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ITPERM型软磁合金Fe(Co)-M-B-Cu (M=Nb. Zr、Hf等),由于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其具有优异的高温软磁性能,最有希望用于第二代电动航天飞机(MEA)和其它高温应用领域。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穆斯堡尔谱、正电子湮没寿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差热分析等实验手段,重点对(Fe1-xCox)86Hf7B6Cu1(x=0.4)非晶合金在低频磁脉冲处理前后的微结构、结构缺陷及磁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穆斯堡尔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检测结果表明,低频磁脉冲处理可实现非晶合金(Fe1-xCox)86Hf7B6Cu1(x=0.4)的单相纳米晶化,析出的晶化相为a-Fe(Co),纳米晶的平均尺寸为10-15nm,且弥散分布于剩余非晶基体相之中,构成所谓的纳米晶双相合金。在不同的低频磁脉冲处理条件下,合金的晶化量在1.169%~13.272%这一范围内发生变化。经低频磁脉冲处理后,所得纳米晶双相合金的超精细磁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所产生的贡献,即晶化相、界面以及剩余非晶相。在不同的低频磁脉冲处理条件下,纳米晶双相合金的平均超精细磁场均较淬态时的286.17kOe略有降低,晶化相所对应的超精细磁场均在330kOe左右,剩余非晶相的超精细磁场较淬态非晶有明显的降低。经低频磁脉冲处理后,所得纳米晶双相合金的X射线衍射曲线同淬态时的基本一致,即均表现为一漫散的衍射峰,这可能是由于X射线衍射的分辨本领(或灵敏度)相对较低,双相合金中少量的纳米晶不容易被其检测出来,这在材料微结构的深入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经不同条件的低频磁脉冲处理后,试样的激活能均较淬态时的280.9kJ/mol有所降低,表明纳米晶双相合金的热稳定性均相对于淬态时略有下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采用快—快符合ORTEC系统进行测量,寿命谱仪的时间分辨率约为240ps,将所测得的寿命谱分解为3个指数衰减成分进行自由拟合解谱,得到正电子湮没寿命τi,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湮没强度Ii(i=1、2、3)。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条件下的低频磁脉冲处理后,合金的各正电子湮没寿命值τi总体上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各寿命成分所对应的强度Ii发生较小幅度的波动。这意味着在低频磁脉冲处理的过程中,原子磁矩在脉冲磁场的作用下发生磁化/去磁的往复变化,引起原子的磁致伸缩周期振动和短程迁移,Fe、Co磁性原子的聚集形成纳米晶,从而导致合金的结构不断发生弛豫,不同类型的缺陷不断发生湮灭、复合以及扩散等变化。另外,在低频磁脉冲处理的过程中,部分非磁性原子(如B、Hf等)也将伴随着磁性原子的迁移而发生迁移,这也导致合金微结构缺陷发生变化,如非磁性原子填入空位或微空洞,导致缺陷几何尺寸的减小从而致使正电子湮没寿命值的减小等。从总体来看,各寿命值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也可以说明随着低频磁脉冲处理条件的提高,原子振动发生迁移导致合金各部分的结构趋向有序化的程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