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将群组管理模式应用于肠造口患者术后的可行性;2探讨群组管理对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效能、适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3为建立肠造口患者数据库奠定基础。方法1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郑大一附院成功行肠造口手术的患者。将胃肠外科一病区和肛肠外科一病区分为干预组,胃肠外科二病区和肛肠外科二病区分为对照组,各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各39例参与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组实施群组管理。再次群组管理时间为造口后3个月。两组出院后随访管理一致。2一般情况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引用量表《造口自我效能量表》、《造口患者适应量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信效度均良好。造口并发症包含在出院相关资料中。3问卷调查每位患者时间为造口后3个月和6个月。结果1本研究最终70例有效样本量,两组各35例。一般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2.21±13.39岁,乙状结肠造口占74.3%。2造口后3个月患者自我效能干预组总得分71.40±4.42分,对照组总得分62.97±3.82分;适应干预组总得分41.34±4.97分,对照组总得分37.63±2.74分;生活质量干预组总得分164.69±10.06分,对照组总得分186.74±8.37分,两组自我效能、适应和生活质量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造口后6个月患者自我效能干预组总得分87.43±6.80分,对照组总得分76.37±3.61分;适应干预组总得分54.43±5.29分,对照组总得分46.43±3.35分;生活质量干预组总得分142.20±5.77分,对照组总得分157.51.±8.16分,两组自我效能、适应和生活质量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重复方差测量分析显示两变量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干预方式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P<0.05);适应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适应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适应总分及接受维度、积极生活态度维度存在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造口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1与常规的管理相比,群组管理提高肠造口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自我效能、适应和生活质量。2群组管理可以降低肠造口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造口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