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它是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它对养成学生某些优良品质有独特功效。因此,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目前作业的现状来看: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作业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语文教学界对于作业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关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理论研究就更少。虽然目前有一些教师进行了设计新型作业形式的尝试,但只属于局部、零散的研究,尚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尤其在作业评价方面更是欠缺,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学生对待新型作业的态度又重新回到传统的作业态度观中。许多教师对于作业尚未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作业设计的整个流程缺乏整体的认知,再加上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没有对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进行明确、具体的阐述,使得作业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盲点”问题之一。而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步骤之一,是每位教师都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提高语文作业的质量,从而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指导,使他们的行为更具科学性、有效性。论文吸收和借鉴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将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引入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之中,将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建构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除此之外,论文还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母语作业布置的经验,为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提供了实践方面的参考。论文对语文作业布置的整个流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为中学语文教师设计与评价作业提供了针对性、操作性都较强的策略。策略以有效性、科学性为前提,在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力的形成过程、思维的活动过程,力求使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以及展示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真正体现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该策略内容广泛、全面,从拓展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研究,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为了使这一策略更具操作性,论文还反思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和思考建议。